璃彩染齐风·窑火淬云章 —— 山东理工大学稷下承明实践团赴淄博中华琉璃文化创意园实践调研

发布时间:2025-07-21 14:5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潘颢天 王馨谊   阅读 6.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探寻琉璃非遗魅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近日山东理工大学稷下承明实践团赴淄博中华琉璃文化创意园开展实践活动,深入探寻琉璃非遗文化的传承脉络与发展路径。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中华琉璃文化创意园合影

客言趣,琉璃心

实践团首站探访琉璃生产车间。车间内窑火灼灼,高温环境下,工匠们全神贯注于琉璃制作工序。他们以中空铁管从1400摄氏度的窑炉中取出熔融琉璃料,凭借精湛技艺与丰富经验,通过吹制、塑形、延展、粘贴、捻揉、拉伸等一系列工序,利用琉璃料的流动性与延展性完成造型。从原料熔融至雏形塑造,再到成品雕琢,每道工序皆凝聚着匠人匠心。在讲解员讲解下,实践团成员近距离观摩全过程,深切体会琉璃制作工艺的繁复性与独特艺术价值,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图为实践团成员记录工匠们琉璃热塑制作技艺

行中悟,文脉承

实践活动中,灯工制作体验环节极具意义。从琉璃材料甄选、高温塑形到精细装饰,各环节既具挑战性又富趣味性。尽管制作过程难度颇高,但当亲手打造的琉璃葫芦渐趋成型时,成员们均面露欣喜。此次亲身体验不仅让实践团成员直观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更强化了其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意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记录工匠琉璃灯工制作技艺

▲图为实践团成员体验灯工琉璃制作

在综合体验区,实践团还开展了一项关于游客文创偏好的调查采访。成员们随机与在场的其他游客交流,了解他们对琉璃文创产品的喜好倾向。多数游客表示,既喜欢具有传统纹样和造型的琉璃制品,认为其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也青睐融入现代设计元素的文创产品,觉得这类产品更符合当下的审美和生活需求。有这些来自游客的真实想法,为琉璃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园区游客开展调查问卷收集

匠语深,技艺魂

实践团成员还对车间内的资深工匠进行了采访。当被问及如何从零学习琉璃这门非遗文化时,工匠回忆道,起初是从最基础的识料、控温学起,每天在窑炉旁观察琉璃料的状态,反复练习简单的塑形动作,常常因掌握不好力度和火候而失败。但凭着对这门手艺的热爱和坚持,不断向老师傅请教,一点点积累经验,才逐渐入门。在谈到如何制作现代琉璃产品时,工匠表示,既要坚守传统工艺的精髓,又要融入现代审美和实用需求。会研究当下流行的设计风格,将传统纹样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比如把琉璃制成适合现代家居装饰的摆件、实用的茶具等,让琉璃产品更贴近生活。对于给新一代传承人的经验,工匠强调,首先要沉下心来,打好基础,不能急于求成;其次要多观察、多思考,勇于尝试创新,让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最重要的是要有热爱和坚守的信念,才能在传承之路走得更远。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琉璃艺术创作名人

行研学,承琉韵

此次淄博中华琉璃文化创意园实践活动,使稷下承明实践团成员深入理解了琉璃非遗文化的独特价值。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琉璃制作工艺历经千年传承,在当代仍焕发着独特光彩。通过实地探访生产车间、开展游客调查、参观博物馆及参与制作体验,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传承与弘扬此类珍贵文化遗产,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发力,以推动琉璃文化在新时代实现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绽放更为璀璨的光彩。

撰文 |潘颢天

图片 |王馨谊 阚啸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馨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1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