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 周馨 李奥)2025年7月21日,邵阳市绥宁县李熙桥镇双元学校的课堂,稚嫩的童声与激昂的《游击队歌》交织。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赴邵阳绥宁基层服务践行团成员化身“历史引路人”,带领孩子们以“特派侦察兵”之名,踏入绥宁烽火岁月。
图为践行团成员介绍绥宁红色资源
这堂《绥宁红苗共烽火》的沉浸式思政课,正让沉睡的历史在童心中粲然点亮——悬疑的“金瓜谜案”、震撼的“硬骨密码”、决胜的“坦克冲锋”,将家乡的红色遗址与英雄故事,化作可触摸的信物、可体验的挑战、可创造的“武器”,以创新赋能思政教育,在乡土深植红色根脉。
图为孩子们在志愿者带领下拓印红色标语
课堂上,孩子们化身“寻证人”,在校园寻找藏有线索的彩泥南瓜。每找到一处线索,绥宁地图便点亮一处烽火印记,这不仅是冰冷的线索卡,更是与家乡英雄史诗的血脉联结。鸡公坡战役影像冲击视线,贺炳炎无麻药锯臂的画面,让“硬骨头”如锤击心。面对医疗箱谜题,孩子们专注拓印标语,铅笔游走,“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字迹渐显,字字句句烙印心间。
图为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制作坦克折纸
手握地图与标语,孩子们迎来密令:制“坦克”,攻占鸡公坡,打通长征路!卡纸翻飞间,战役理解与英雄敬仰倾注指尖。“硬骨头号!”第二小组自豪地展示坦克舰队。当“坦克”列阵推倒敌军旗帜,“我们都是神枪手……”的歌声再起,践行团成员龙舞带领孩子们踏步握拳,他们稚嫩的歌声满载敬仰与担当。
“我们是在感受历史,触摸英雄滚烫的脉搏。”成员刘定国课后表示。情境化叙事与沉浸式体验,让绥宁红色资源彻底苏醒,“军民鱼水”的暖、“硬骨头”精神的刚,在探寻、拓印、协作中变得可触可感,可传可承。
图为志愿者与孩子们进行成果展示
在热血浸染的绥宁,一师青年以创新深耕思政沃土。他们唤醒红色记忆,点燃精神火炬。当爱乡与报国共鸣,这堂跃动的红色课,已为培育有根有魂的新时代栋梁写下青春注脚。红色星火,必在苗乡青山间代代相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奥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