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商兴洛南”实践团队暑期“三下乡”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5-07-21 14:01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7.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探索商学理论与县域经济、文化发展的融合路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7月9日至16日,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商兴洛南”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深入商洛市洛南县,开展了为期9天的深度实践活动。团队走访政企单位、田间地头、文旅小镇,聚焦特色产业发展与文旅融合,将商学理论与基层实践深度对接,为洛南产业升级与文化传承贡献青春智慧。

7月9日,“商兴洛南”实践团队抵达了商洛市洛南县林业局,与洛南县林业局副局长樊涛、洛南县核桃研究所所长郭安柱召开联合座谈会,围绕“核桃产业政策支持、产业链现状及发展需求”开展访谈。

座谈会上,樊涛介绍,洛南县核桃种植历史悠久,现有核桃林42万亩,是县域农业的核心产业之一。郭安柱补充,当前核桃产业以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产品占比仅15%,存在附加值低、产业链短等问题。团队成员结合专业知识,就核桃深加工产品开发、品牌建设等方面与两位负责人进行了交流。通过座谈,团队认识到,特色产业振兴需突破“重种植、轻加工”的瓶颈,这为后续调研明确了方向。

次日,“商兴洛南”实践团队前往了商洛市洛南县保安镇五味子基地,开展了实地调研。团队与五味子基地负责人张总围绕产业发展历程、政策支持及技术需求展开了深入交流。

保安镇五味子基地占地面积1800亩,是当地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张总介绍,团队了解到基地已初步形成“种植+初加工”模式,开发了五味子酒、蜜饯等产品,年线上销售额达500余万元。团队调研发现,技术改良和产业延伸是提升农产品收益的关键,这与课堂上“产业链延伸促进价值提升”的理论高度契合。

7月11日,“商兴洛南”实践团队深入商洛市洛南县保安镇仓颉小镇,实地调研文旅融合与文化传承。小镇2023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周边32家民宿、89名村民就业。实践队重点走访中华仓颉汉字文化博览园、射艺体验区及非遗工坊,记录展馆运营数据与传承人现状。此次调研队员不仅了解了小镇年接待量、非遗传承人年龄结构,更通过“文化+科技+旅游”的融合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正如队员在留言板所写:“我们不是过客,而是汉字文化的当代传薪人。”

7月12日,在景村镇八一村,“商兴洛南”实践团队对烤烟、核桃、中药材产业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考察和访谈。

八一村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烤烟、核桃、中药材等产业资源,全村320户中90%加入合作社。八一村依托电商平台,农产品销售渠道持续拓宽,已吸引20余名青年返乡创业。团队观察到,多元产业协同发展可降低单一产业风险,而组织化运作能有效提升农户抗风险能力,这为乡村产业布局提供了实践参考。

7月13日,实践团队走进了商洛市洛南县下涧村,与村党支部书记李恩乾围绕“烤烟产业发展现状、助农成效及未来规划”展开深入访谈,探寻乡村特色产业的振兴密码。

下涧村烤烟种植面积200亩,通过引入智能温控设备,烤房的上等烟比例从60%提升至85%,年增收120万元,2024年已向农户分红80万元。团队调研认为,科技应用对农业提质增效的作用显著,而产业链的适度延伸可直接增加农户收益,这一实践印证了“科技赋能农业”的必要性。

14日,团队来到了景村镇景兴村。通过采访当地党支部书记贾志荣,团队了解到景兴村辣椒产业起步于2018年,依托秦岭腹地海拔高、光照足的天然优势,在洛南县委县政府“订单式产业扶贫”模式下快速崛起。在基层农业帮扶方面,政府通过“借苗还椒”政策赊欠种苗,与农户签订保底回收协议(鲜椒保底价2.2元/公斤),并配套每亩500元产业扶持金,有效破解了农户资金难题。除此之外,中国邮政集团及苏陕扶贫还合作投入了超500万元,助力合作社购置剁椒加工设备、建设智能化烘干生产线,形成“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四方联动机制。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小辣椒正以燎原之势,点燃乡村振兴的“大引擎”。

15日,洛南县永丰镇西北核桃物流园热烈迎接了“商兴洛南”团队的到来。

永丰镇西北核桃物流园是洛南县核桃产业的重要集散地,具备5000吨冷藏保鲜能力,2024年核桃周转量达2万吨。物流园采用数字化管理,实现核桃分拣、仓储、配送全程可追溯。团队调研发现,物流体系的完善能有效延长农产品保鲜期、拓宽销售半径,对提升产业整体效益具有重要作用,这为“供应链优化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了实例支撑。

在陈总的带领下,队员们分成了主播组、运营组和剪辑组,进行了相应的学习与实践。在抖音直播后台运营方面,队员们学习了如何进行直播间设置、商品上架、后台数据分析等操作;在主播直播技巧方面,队员们学习了如何进行产品介绍、互动交流等技巧;在视频方案设计与拍摄方面,队员们学习了如何进行脚本策划、场景布置、镜头运用等技能。

7月16日,实践团队在西北核桃物流园进行了一天的直播实践。团队在西北核桃物流园开展直播带货活动,重点推广洛南核桃产品。通过实践,团队掌握了农产品直播的基本流程,也发现产品标准化介绍、物流时效保障等是提升直播效果的关键。此次实践让成员深刻认识到,新媒体工具可成为连接农村与市场的重要纽带,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新路径。至此,“商兴洛南”暑期社会实践圆满落下帷幕。

“九天实践,让我们从产业细节读懂了乡村振兴的密码。”团队表示,作为商学院学子,要将产业链整合、品牌运营、风险控制等知识,转化为助力洛南发展的具体方案。

从核桃全链的价值挖掘,到特色农产的市场化探索;从产业融合的模式创新,到烤烟产业的提质路径,“商兴洛南”的实践之旅,让课堂理论与乡村需求实现了深度对话。

“商学不是书本上的公式,而是激活乡村潜力的钥匙。”返程时,一位队员的心得中写道。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中国走向共同富裕的关键,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促进洛南县的经济发展。通过本次深度调研,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商兴洛南”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不仅对洛南县的农业发展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为洛南县的乡村振兴之路注入了新鲜活力与智慧源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24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