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 张承志)7月14日,资源学院“石榴籽·民和心”民族团结实践队再次走进青海民和县金田草滩新村开展“科普筑防线,彩绘聚民心”活动。实践队员通过地质科普课堂增强金田村民防震减灾意识,通过岩石绘画、非遗传承体验和民族舞蹈,在实践中感受“石榴籽”精神,共绘未来蓝图。
▲图为实践队队员身穿少数民族服饰在感恩广场合影
防震减灾科普课·科学避险护生命
实践队员郭启乐在金田新村开展的防震减灾科普活动,生动诠释了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共筑安全家园的共同体意识。通过结合当地地质特点的3D动画演示和情景模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村民普及科学避险知识,不仅提升了多民族群众的防灾减灾能力,更在互动交流中深化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这种以科学知识服务各族群众、以团结互助应对灾害风险的实践,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
▲图为郭启乐科普防震减灾知识
石头会说话·岩石彩绘寄心语
为加深村内儿童对民族文化的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队员郭启乐与何志伟开展“大地密码”民族文化活动,通过土族盘绣、藏族矿彩和岩石彩绘等多彩形式,让各族儿童在共同创作中增进文化认同。孩子们用画笔在石头上描绘梦想,五彩斑斓的图案不仅展现了民族文化的交融之美,更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何志伟开展岩石彩绘心理疗愈活动
▲图为郭启乐开展大地密码:土族盘绣与藏族矿彩活动
▲图为活动合影
陕青勠力承初心,联践同辉促合心
长安大学资源学院与青海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工程学院联合参观民和县抗震救灾展馆,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灾区从废墟到重生的蜕变,让大家深切体会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同舟共济的力量。随后,两校开展“非遗扎染进金田”活动,与当地群众共研技艺,以文化为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尾声,师生换上民族服饰,与村民手拉手跳起锅庄舞,欢快舞步里满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情谊,生动诠释了民族团结精神,更凝聚起共创美好未来的合力。
▲图为实践队与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合影
▲图为实践队参观民和县抗震救灾展馆
▲图为非遗扎染进金田活动合影
▲图为实践队与村民齐跳锅庄
本次实践活动以多元形式,在陕青两地间架起知识与情感的桥梁。队员们用专业知识为金田新村村民筑牢生命防线,借文化活动浇灌民族团结之花,让 “石榴籽” 精神在实践中熠熠生辉。
撰文|崔欣甜
图片|孟朗
审核|张凤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承志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