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非遗技艺在乡村振兴中的时代价值,探索青年赋能非遗传承的有效路径,7月19日,湖南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烟花古韵”非遗传承实践团来到浏阳市大瑶镇,与市政协非遗保护与利用实践站相关人员围绕“非遗技艺赋能乡村振兴”开展主题调研。
在浏阳市政协非遗保护与利用实践站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参观了湘赣边非遗文创展示馆和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细致了解湘赣边浏阳烟花、舞火龙等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湘赣边非遗文创展示馆)
随后,实践团聚焦“非遗技艺赋能乡村振兴”这一主题,与浏阳市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副主任李永伯、市政协常委兼实践站站长杨广泉、大瑶镇文化站站长陈怀初、非遗传承人马海涛、周娟、黄振英等6位实践站代表展开座谈交流,以“非遗文化资源挖掘”“非遗文化品牌打造”“非遗文化传播推广”“非遗文化中的青年参与”等方面为切入点,提出了相关问题。实践站代表针对提问一一进行了解答。双方一致认为,非遗传承既要守住匠心,又要接好“青年接力棒”,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图为实践团师生与实践站代表进行座谈交流)
此次调研为青年参与非遗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实践团将整理座谈成果,形成青年视角的非遗叙事方案,持续助力浏阳烟花等非遗项目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超富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