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窑火淬青春,釉彩华章照初心

发布时间:2025-07-21 12:16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1.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七月的热浪,挡不住求索的脚步。近日,湖南工商大学数字媒体工程与人文学院“窑”遥领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怀揣着对千年陶瓷文明的敬意,踏入了湘江之滨的长沙铜官窑博物馆。这里,不是喧嚣的乐园,而是沉静的历史殿堂,是世界釉下多彩瓷器的发源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我们此行,只为探寻千年窑火不熄的奥秘,聆听历史深处的文化回响。

初探:千年瓷韵的时空对话

步入恢弘的博物馆展厅,仿佛瞬间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清凉隔绝了酷暑,却点燃了我们心中的求知火焰。从序厅开始,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我们屏息凝神,指尖轻触展柜玻璃,目光流连于一件件跨越千年的瓷器珍品之上。

队员在序厅认真参观 邸心怡摄

那枚釉下彩“阿拉伯纹盘”,繁复的线条如同凝固的丝路驼铃,无声地诉说着铜官窑作为“海上陶瓷之路”起点、用瓷器联通世界的辉煌过往。一组组形态各异、釉彩生动的瓷塑人物,瞬间拉近了我们与盛唐市井生活的距离,历经窑火淬炼的瓷土,竟流淌出千年前的生活暖意与蓬勃生机。

队员专注观摩瓷器细节 周佳欣摄

邂逅:童声点燃的传承星火

当我们沉浸在瓷韵历史的波澜壮阔中时,一个温暖的“意外”点亮了我们的行程。在博物馆的拐角,我们偶遇了一位年纪虽小却对馆藏瓷器及其历史如数家珍的小朋友。

小朋友与队员讲解 周佳欣摄

他用略显稚嫩却无比清晰的声音与我们交谈,对瓷器的名称、釉色、纹饰、烧制工艺、背后的故事甚至专业术语,都展现出超乎年龄的熟悉与热爱。这份对家乡瓷文化的真挚情感和深厚积淀,让我们惊喜不已。

“哥哥姐姐,你们看这个瓷俑的笑容多生动啊,就像看到了唐朝街市上的人一样!”

“这个釉色是‘铜红釉’,要在很高的温度下才能烧出来,特别珍贵!”

他的话语,像一颗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荡起感动的涟漪。我们热情邀请他为我们做“小小讲解员”,他欣然应允,认真地为我们讲述他所知道的千年窑火与瓷器的故事。那一刻,他眼中闪烁的光芒,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文化传承的脉动——那是一种根植于乡土的热爱,一种无需言说的责任担当。我们不禁由衷感叹:“瓷都文脉,后继有人!”这偶然擦出的火花,是此行最珍贵的礼物,它让我们看到了千年窑火在新生代心中生生不息的希望。

深悟:瓷火淬炼,青春担当

这次深度的博物馆研学,远不止于一场视觉的盛宴。站在千年瓷文明的遗存前,聆听过去的声音,再看到少年眼中对历史的珍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队员们在展馆内讨论

“触摸这些跨越千年的瓷器,仿佛与古代的瓷工进行了一场对话。他们的匠心独运、对釉彩之美的极致追求、以及通过瓷器联通世界的勇气,都深深震撼了我。” 一位队员在沉思后如是说。

“那位小朋友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瓷器文化的生命力不在于束之高阁,而在于一代代人的认知、热爱与讲述。我们年轻人,就是这千年窑火薪火相传的关键一环。”另一位队员在分享感悟时动情地表示。

我们深切意识到,铜官窑不仅代表着展柜里精美的瓷器,其背后所承载的“敢为人先”的创烧精神(首创釉下多彩)、“兼容并蓄”的开放胸怀(吸纳外来文化元素)、“精益求精”的工匠品格(对釉色、器型的极致追求),是湖湘文化乃至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这份厚重的瓷器文明文脉,如何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如何借助我们的专业所长(数字媒体、人文传播),让这些沉睡的瓷艺瑰宝“活”起来、“潮”起来,真正走进当代人的生活?这,成为我们此行后最核心的叩问与反思。

实践团在博物馆门口合影 周佳欣摄

湘江潮涌,窑火千年。走出长沙铜官窑博物馆,历史的回响仍在耳边萦绕,少年眼中传承的火光犹在眼前闪亮。湖工商“窑”遥领先实践团的这次研学之旅,是一次对瓷器文明根脉的深情叩访,更是一次对青春责任的深刻体认。

千年窑火灼灼不息,淬炼出璀璨的瓷器华章;青春步履铿锵前行,正书写着未来的传承答卷。我们将以此次博物馆之旅为起点,铭记历史深处的智慧与温度,扛起时代赋予的传承与创新之责,努力将这份来自大唐盛世、经由湘江与窑火淬炼的瓷器文化薪火,传递下去,让它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撰文:湖南工商大学 陈紫涵 符博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