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育人”视域下创优河溪 “双师教学”,打造“数智潮绘突击队”移动思政课堂
校地联动搭平台,实践诠释育人理念
在 “全员育人” 理念的指引下,校地多方同心织网、聚力擘画,以创优乡村 “双师教学” 模式为精准抓手,一场别开生面的移动思政课堂正在汕头市潮阳区河溪镇的沃野上缓缓铺展。7 月 4 日至 16 日,共青团汕头市潮阳区河溪镇委员会、潮阳区妇女联合会携手镇街妇联,与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广外艺) “百千万工程” 数智潮绘突击队紧密相牵,联袂打造 “数智引擎:河溪农产品振兴方程式”“少年儿童心向党,牵手护航伴成长” 等系列公益课堂。这场跨越校园与乡村的实践,宛如一轴灵动的长卷,深刻注解着 “全员育人” 视域下创优乡村 “双师教学”、打造数智潮绘突击队移动思政课堂的丰富意蕴。
▲图为数智潮绘突击队队员陈诗华为河溪党群服务中心的孩子授课
双师领航建矩阵 ,科技赋能课堂创新
广外艺数智潮绘突击队的指导老师郑岳娜、陈晓燕,作为 “双师教学” 的核心领航者,带领全体队员构筑起独具风骨的教学矩阵。他们携着笔记本电脑、手绘板、3D 数智打印机,以及 PS、ZBrush、AI 软件等科技利器走进乡野,将红桃粿的传统纹样与现代数智设计巧然编织 —— 用三维建模软件让玉串造型在虚拟空间焕新重生,让 AI 技术化身为创意的羽翼,更借 3D 打印技术,将河溪农水产 IP 玩具手办从缥缈构想凝为触手可及的实物。这一系列创新之举,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传统与科技激情相拥的奇妙课堂旅程。
▲图为“数智引擎:河溪农产品振兴方程式”系列公益课堂的现场
场景墙绘延伸拓载体,课程思政教育落地生根
作为移动思政课堂的重要载体,教学场景冲破固定教室的藩篱,从河溪村的党群服务中心一路漫延至村口墙面彩绘。7 月 9 日晚,河溪镇党群服务中心灯火如昼,成为移动思政课堂的核心阵地。在这里,“双语” 教学模式尽显巧思:用乡音袅袅的潮汕话细述“厝角头”、“红桃粿”背后的民俗絮语与本土文化密码,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传授数智设计的精妙奥义。这一方式,连续10天的时间,既让孩子们在熟悉的乡音里深扎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之根,又引导他们以现代科技为椽笔,肆意挥洒创意,参与家乡农产品(葡萄、姜薯、白玉甘蔗、莲藕、番石榴)与水产品(鱼、虾、蟹)的 IP 形象创作。而村口的墙绘现场,更是移动思政课堂的鲜活延伸,孩子们与数智潮绘突击队共执画笔,将对家乡的赤诚眷恋与奇思妙想揉进斑斓画卷,让思政教育如春雨般在实践中扎根抽芽。
▲图为孩子们与数智潮绘突击队共执画笔,是移动思政课堂的鲜活延伸
全员协同聚合力,融入内涵育新人
这场 “双师教学” 绝非两位指导老师的孤军前行,而是 “全员育人” 理念的生动绽放:突击队指导老师以专业学识导航引路,突击队队员以朋辈温情传递热忱,数智潮绘突击队师生集体备课,打造特色移动课堂,真正的把思政课场域有效扩展到地方团组织与妇联搭建起广阔的实践舞台,镇街干部与村民群众则以全程相托的温暖姿态筑牢后盾。多方力量如涓涓细流奔涌成海,凝聚成磅礴的育人合力,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形成对道德的正向感情,并转化为行为自觉。正如陈晓燕老师所言,团队在调研中察觉河溪镇玉文化传承面临断层之困,便希冀借数智设计为这门非遗技艺注入新的生命力 —— 这正是移动思政课堂中 “文化自信” 教育的鲜活注脚。与此同时,团队紧扣河溪镇特色农产品打造专属 IP,为华阳生态葡萄园设计独具匠心的包装,将 “河溪振兴” 的思政内涵悄然浸润教学,让孩子们在创作中体悟家乡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图为 数智潮绘突击队为河溪镇特色农产品打造专属 IP
▲图为陈晓燕老师接受潮阳电台的采访
青春建功显担当,赋能振兴谱新篇
“让青年学子把学识化作乡镇发展的澎湃动能,在河溪振兴的广阔舞台上绽放青春芳华。” 郑岳娜老师的话语,道破了这场 “全员育人” 实践的深层意涵。广外艺数智潮绘突击队以 “双师教学” 为柔韧纽带,将移动思政课堂深深植根于乡村沃土。他们用科技与文化的交响点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更在多方协同中播撒下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种子。这些种子正悄然拔节,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脉动与思政力量,共同谱写着河溪乡村发展的崭新华章。
▲图为河溪党群服务中心亲子户外活动群众与数智潮绘突击队的合影留念
撰文 |郑岳娜 陈晓燕
图片 | 陈宇 吴泽鹏 李嘉洵 邱敏雪
一审 | 苏欣怡
二审 | 徐之乐
三审 | 郑雨欣
审核 | 郑岳娜 陈晓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岳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