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财经大学法学院“律政先锋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怀揣着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命题的切实关心,深入陕西省岚皋县域,实地考察当地旅居养老服务建设发展情况。
实践队第一站来到巴山珍稀植物园。 一入园,队员们就被园内众多的中老年游客吸引了注意。大家走近正在游玩的老人,进行了简单轻松的交流,了解他们日常的休闲方式以及选择植物园游玩的原因。通过这些零距离的交流与观察,队员们真切感受到当地以及周边地区的中老年群体对高品质健康休闲旅游环境的需求。
图为队员帮来植物园参观的老人拍照
图为中老年游客在入口处合影
随后,队员们来到云溪居旅居养老民宿。 大家认真听取了民宿负责人的介绍,详细记录了规划理念和服务特色。其中,队员们特别询问了房型设计、健康餐饮如何搭配等细节,并细心观察了公共区域的适老化设施和园内种植的药草—石斛区域。负责人强调的环境宜人、服务周全的理念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图为工作人员向队员们介绍大棚石斛养殖
图为队员们结束参观学习后在云溪居合影
紧接着,实践队考察了城关镇的高峰逸境民宿。 在民宿内,全体队员与管理者进行交谈。大家重点提问了入住率、客源构成及淡旺季接待情况,并围绕定价依据和未来发展计划展开了讨论,直观感受到岚皋旅居养老模式的现有基础和运营逻辑。
图为队员在高峰逸境图书馆翻阅书籍
下午,队员们赶赴客路故乡,调研民宿与农家乐的复合经营。 走进由政府资助改造的特色民宿,大家详细询问了住客反馈。走访过程中,一位84岁仍在经营小理发店的老人引起了队员们的兴趣,大家驻足与老人聊起了家常,了解其经营初衷和生活状态。在农家乐考察点,队员们分组调研: 一部分记录了菜单定价和特色菜品, 另一部分则跟随经营者了解“亦旅亦农”的双重工作节奏。 这种融合模式让队员们看到了体验式乡村养老的潜力。
图为老师享工作人员了解客路故乡旅居详情
夕阳为岚皋的群山镀上金边,“律政先锋队”队员们踏上了归程。车厢内,不再是出发时的懵懂与好奇,涌动着思考与责任感。这片青山绿水间上演的旅居养老故事,深刻冲击着学子们的认知:养老,绝不仅限于保障生存的物质基础,它关乎尊严、价值、情感连接与生命质量。 从巴山珍惜植物园的自然疗愈,到云溪居的匠心服务;从高峰逸境的经营智慧,到客路故乡的乡土情怀,每一个案例都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创新拓维。
这次扎根秦巴的实践,是一场生动的国情教育课。它让象牙塔里的法科学子们,用脚步丈量现实,用心灵感知痛点。未来,当他们在法庭上为权益而辩,在立法桌前建言献策,或在监管一线履职时,岚皋的山水、园里的长者、民宿的灯光、乡间理发店的推子声,都将成为他们心底鲜活的参照和动力。为破解“老有所养”的世纪难题,为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享”的美好图景,探寻更具温度、更显尊严、更加多元的中国答案,这正是岚皋之行赋予“律政先锋队”最宝贵的财富与最坚定的初心。
撰文 | 张雨
图片 | 高微婷 黄佳宣
审核 | 王非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