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实践团赴苍开展红绿产业实践:青年实践南山行,红绿赋韵乡村情

发布时间:2025-07-22 02:2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卓玥   阅读 4.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为深入践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响应关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投身基层实践的号召,弘扬新时代青年服务乡村、建功基层的奋斗精神,一支充满活力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浙江农林大学“岱青瓯行,红韵赋绿”实践团于7月1日至7月10日深入浙江省苍南县桥墩镇南山头村实地调研,开展主题调研与创意设计活动。团队聚焦当地独特的“红色文化”“绿色生态”,通过专业视角挖掘乡村旅游发展潜力,为南山头村提升知名度提供青春智慧,为拓宽产业发展路径贡献青春力量。

一、立足独特禀赋:红绿辉映的浙南山村

南山头村坐拥浙闽交界(福建福鼎、浙江泰顺、苍南)的独特区位,红色底蕴深厚,是原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中共鼎平中心县委的重要驻地,村内保存有“红军挺进师在五岱山活动纪念碑”、“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驻地旧址”等革命遗迹,素有“苍南井冈山”之称。同时,南山头村绿色生态资源富集,“企业 + 专家 + 基地 + 农户”模式运作的共富茶园生机勃勃,万亩栀子花海芬芳醉人,山谷梯田郁郁葱葱,为红绿融合旅游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高处俯瞰南山头村

▲图为栀子花海

▲图为五岱山纪念馆

二、实践精准发力:创意激活乡村旅游潜能

实践团通过深入调研,围绕资源特色提出系统性规划方案:

(1)旅游路线与体验升级:

针对不同客群,设计多元化路线:为登山爱好者规划串联山间风光的3公里徒步路线(公交站至村);为自驾游客打造山水畅游线路,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图为山谷梯田

(2)构建热点景观矩阵:

在栀子花海设置特色打卡点,融入村庄IP及潮流元素;共富茶园推出栀子花红茶品鉴、采茶炒茶深度体验,并巧妙植入IP形象,同步展销茶叶等特色衍生品。

▲图为五岱山纪念碑

▲图为登山路上的风景

(3)红色资源活化创新:

依托革命旧址,设计沉浸式体验项目:在省委旧址策划建设红色主题剧本杀体验馆,还原革命历史场景,让游客身临其境,感悟革命岁月。

(4)丰富红色业态:

改造红军食堂:一楼还原历史氛围,提供红军大锅饭特色餐饮;二楼售卖栀子花红茶、年糕等特产及文创产品。强化红军纪念馆讲解服务,生动讲述革命历史;将红军纪念碑作为庄严肃穆的献花致敬点,深化红色教育内涵。

▲图为红军食堂

(5)红绿融合培育新业态:

推动资源深度交融:将红色叙事融入绿色生态体验。在共富茶园策划“重走红军路,采茶忆初心”活动,游客在劳作中聆听红军与茶农的感人故事;在栀子花海举办红色主题摄影赛事,以洁白花海映衬赤诚初心,借生态之美传递红色精神。

(6)打造红色研学品牌:

规划整合纪念馆、纪念碑、茶园、花海等节点的红色教育研学路线,使学员在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中获得深刻的精神洗礼,传递红色革命精神。

(7)设计独创红绿融合IP:

实践团根据南山头村的红绿产业形态,设计了一款符合南山头村产业的特色IP,并将其命名为“栀薰/南小栀”,赋予其红绿结合的文化内涵,助力品牌推广。

▲图为团队成员设计的IP栀薰/南小栀

三、汇聚多方合力:共筑乡村发展未来

实践中,实践团充分利用团队成员的专业优势,发挥各自所长,为景观节点设计注入青春活力。当前,实践团已在“潮新闻”和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多篇文章以及多个视频,提高了南山头村的知名度;在未来,实践团将携手“松山青年”等组织,凝聚本土青年力量,共同参与村庄宣传推广;借力社交媒体矩阵(抖音、小红书等),持续发布村庄改造进展,宣传特色活动,助力村庄长远发展。

此外,团队将另外形成专业建议报告,提交地方政府参考,为优化旅游用地指标、加强农技培训、巩固茶产业根基等提供建议,为村庄长远发展建言献策。

四、实践结硕果: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此次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大学生团队以扎实的调研、创新的思维和饱满的热情,为南山头村量身定制了以“红绿融合”为核心理念的乡村旅游发展方案。团队的努力不仅为这个浙闽边界的小山村带来了切实可行的旅游发展新思路,更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当代青年学子响应国家号召、服务乡村发展的责任担当。

从学校层面看,这是深化实践育人、推动知行合一的重要成果;从社会层面看,探索了青年力量助力偏远乡村文旅振兴的有效路径;从国家层面看,正是万千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的生动缩影。

实践团成员将以此活动为契机,继续秉承着绿色发展理念,遵循本校“红绿魂 青春志”的主题,将专业知识与农村发展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青年力量。浙江农林大学将持续推进此类实践活动,鼓励更多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合照

南山头村这颗兼具革命红与生态绿的浙南明珠,在青春实践的赋能下,正朝着成为特色旅游打卡地、红色精神传承地、共同富裕示范地的目标加速迈进,其探索经验也为类似乡村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随着更多青年力量的加入,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撰文 | 王卓玥

图片 | 沈瑶红 王蕾

审核 | 陈荧荧 王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卓玥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