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 左钰、程舜晞、丁震烨)7月4日至7月6日,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调研团队赴宣城市泾县,深入黄田古村、云岭镇及中国宣纸文化园开展实地调研,探寻当地以文明实践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推动全面振兴的创新路径。
黄田古村:文旅融合激活古韵新生
7月4日上午,调研团队奔赴黄田村展开实地调研,期间与安徽中医药大学“红色杏林”实践团队“会师”,并展开友好交流与合作。黄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正以多元举措激活乡村发展动能。借“皖南川藏线”热度规划旅游环线,将孤立路段转化为串联区域旅游的枢纽,打破交通与客流的恶性循环;洋船屋明确以孝道文化为核心的改造方向,依托其承载的历史故事与独特建筑风格,打造兼具文化深度与体验价值的文旅亮点。
▲图为两支团队开展友好合作
▲图为黄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龙磊与团队成员交流
村里通过多重渠道培育文化传承力量。中学写生基地吸引学子用画笔传播村落之美。8月即将开业的康养项目以生态优势带动产业升级,更引入无锡团队开展长期素质教育,以历史文化宣传吸引青少年群体。村干部与多方力量协同推进实践中心建设,着力提升导游专业素养,让黄田村的历史文化内核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走出文明实践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特色之路。
云岭镇:文明实践聚力破题发展
7月4日下午,调研团队奔赴云岭镇,以脚步丈量热土,解码云岭发展新活力。云岭镇构建了“1所+10站”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网络,实践所统筹规划,各实践站因地制宜开展舞龙灯、宗族年夜饭等特色活动,政府提供场地与人员支持,有效凝聚人气、传承文明。
该镇积极引入青年力量赋能振兴。大学生支教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开展文艺辅导、技能培训与文明宣传,从文化传承聚青、民俗拉动经济、倡导文明旅游、环境整治提升等多维度发力,为乡村注入活力。
▲图为云岭镇村民们创作的书画作品
调研团队也发现,活动经费紧张、农村青壮年外流导致的参与人群老龄化(以居家老人为主)等问题,制约了实践活动的参与率。面对挑战,云岭镇坚持开展敬老爱老活动,努力寻求破局之道,凸显了凝聚各方合力、创新方式方法对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性。
中国宣纸文化园:非遗传承带动产业兴旺
7月6日,在宣纸文化园,调研团队深入了解了国家级非遗宣纸从原料选材到捞纸、烘干等108道传统工序的精湛技艺,感受其深厚文化底蕴。
作为宣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该园不仅展示宣纸制作技艺,更积极履行文明传播职责。通过开展文化体验、志愿服务等活动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增强文化自信,并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图为调研团队学习宣纸的历史
宣纸文化园已成为泾县文旅融合的关键引擎。依托非遗文化内核,园区打造特色文旅项目,吸引大量游客,有效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配套产业发展,为乡村经济注入强劲动力,成功实践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振兴模式。
在黄田村、云岭镇与宣纸文化园的实践中,调研团队见证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如何以文化为纽带,串联起乡村振兴的多元场景。从古村文旅开发到非遗活化利用,从青年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到多方协同破解发展瓶颈,这些鲜活案例印证了文明实践在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中的关键作用。未来,随着更多资源下沉、机制创新与人才回归,乡村振兴的实践图景有望在泾县大地上持续延展,为传统乡村现代化转型提供可借鉴的“泾县方案”。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丁震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