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关爱不减。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切实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与法治观念,7月19日下午,南通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青盾行动实践团”走进江阴市的社区,开展了以“未成年专项保护”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讲解、互动体验、情景模拟等形式,为孩子们送去了一堂堂干货满满的“安全成长课”,用青春力量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法治保护伞”。
▲图为孩子们在认真听讲 杨依依供图
在社区活动中心的课堂上,实践团成员薛倩倩同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卡通图片和动画短片,向孩子们讲解身体隐私部位的相关知识。她通过“身体红绿灯”小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分辨“安全触摸”和“危险触摸”:“绿灯部位是可以被善意触摸的,比如老师同学的握手、爸爸妈妈的拥抱;黄灯部位是需要警惕的,比如他人随意触碰肩膀、脸颊;红灯部位是绝对禁止他人触摸的隐私部位。
▲图为薛倩倩讲解防猥亵相关知识 李彦熹供图
校园霸凌是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隐形杀手”,也是本次实践活动的重点关注内容。实践团成员杨同学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向孩子们讲解校园霸凌的常见形式,包括语言霸凌、肢体霸凌、网络霸凌等。“有些同学觉得给别人起侮辱性的绰号、故意孤立同学只是‘开玩笑’,但这其实已经构成了校园霸凌。”杨依依同学通过播放校园霸凌防治宣传片,让孩子们认识到霸凌行为的危害:“霸凌不仅会伤害别人的身体和心理,施暴者还可能触犯法律。
▲图为杨依依讲解校园霸凌相关知识 李彦熹供图
“老师的惩罚一定都是对的吗?如果老师用罚站一节课、打骂等方式惩罚我们,我们应该怎么办?”针对未成年人在校园中可能遇到的教师不当惩罚问题,实践团成员结合《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向孩子们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志愿者李同学告诉孩子们:“老师有教育管理学生的权利,但惩罚必须合法合理,不能伤害学生的身体和尊严。如果遇到老师的惩罚让你感到疼痛、羞耻,或者长时间不让你吃饭、喝水,这就是不正确的惩罚,我们可以向学校领导、家长反映,也可以拨打12345政务服务热线或未成年人保护热线求助。”
▲图为李彦熹讲解校园霸凌的处理方式 杨依依
“以前我不知道身体哪些地方不能被别人碰,遇到有人推我也不敢告诉老师,通过这次活动,我知道了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部位,遇到霸凌和不当惩罚时要勇敢说‘不’,还要及时告诉爸爸妈妈。”参与活动的小学生小林认真地说。社区居民王女士也对实践活动赞不绝口:“现在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越来越重视,但孩子们缺乏系统的自我保护知识,南通大学的志愿者们把课堂搬到社区,用孩子们能听懂的方式讲课,让孩子们学到了实用的知识,我们家长特别放心,也特别感谢他们!”
实践团负责人杨依依同学表示,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深耕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创新活动形式,拓展服务范围,将法治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送到更多孩子身边,让“青盾”护航每一颗童心,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段成长路,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为构建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支持体系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线下实践成员合影 杨依依供图
此次暑期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让未成年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法治的种子。南通大学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持续推进“普法进校园、护未在行动”系列活动,让法治教育融入未成年人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安全基石。
通讯员:周涛 杨依依 图片:李彦熹 薛倩倩 杨依依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依依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