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Min”能社会实践团前往淄博市植物园开展主题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21 20:2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凯迪 徐盈   阅读 7.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 张凯迪 徐盈) 


走进淄博市植物园探寻绿色发展密码


为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探究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协同路径,7月16日,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Min”能社会实践团前往淄博市植物园开展主题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考察、数据采集、专家访谈等方式,团队成员系统了解了植物园在生态修复、碳汇能力建设、低碳技术应用及城乡绿色融合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为探索“双碳”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  

图为“Min”能社会实践团成员植物园前合照。徐盈 供图

淄博市植物园占地40余公顷,是鲁中地区重要的城市生态绿肺。园内包含湿地、林地、草坪等多种生态系统,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游憩的场所,更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碳循环调节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在专业人员的讲解下,实践团深入了解了植物园的生态设计理念。园区采用“乔灌草”立体种植结构,通过科学搭配不同高度的植被,最大化提升光合作用效率,增强固碳能力。数据显示,2024年植物园通过植被碳封存约800吨,相当于减少近3000吨二氧化碳排放,成为城市“天然碳汇库”的典范。此外,人工湿地系统的建设实现了雨水的自然净化与循环利用,既缓解了城市内涝问题,又为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进一步优化了区域微气候。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看植物园。陈士毓

植物园的建设与淄博市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形成了“以绿促旅、以旅兴城”的绿色发展模式。近年来,园区通过打造“四季花展”“湿地科普周”等特色活动,年均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带动了周边餐饮、零售等产业的繁荣。更值得一提的是,植物园作为科普教育基地,累计培养了2000余名青少年生态志愿者,通过互动体验、自然课堂等形式,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与此同时,周边乡村依托植物园的客流资源,发展花卉种植、生态农产品销售等配套产业,户均年增收达1.2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这种“生态+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绿色路径。

图为实践团成员浏览植物园花卉种植。陈士毓

在低碳技术应用方面,植物园的实践让团队成员深受启发。园区内广泛使用太阳能路灯、光伏充电站等清洁能源设施,大幅降低了传统能源消耗。此外,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站将落叶、枯枝等有机垃圾转化为堆肥,年减少垃圾外运量约50吨,同时降低化肥使用量30%,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循环体系。团队成员特别关注了园区在智能灌溉系统上的创新。该系统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气象数据,精准调控水资源使用,避免了传统灌溉的浪费现象。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园区的运营效率,也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园区经验”。实践团成员表示,未来可将化学化工领域的科研成果与生态实践相结合,例如研发更高效的有机肥料或可降解材料,进一步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乡村生态振兴。

  

图为实践团成员讨论植物园发展成果。陈士毓

此次调研让“Min”能社会实践团深刻认识到,绿色是社会发展的永恒底色,“双碳”目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技术创新,更需要生态保护与城乡发展的深度融合。团队成员表示,将以此行收获为基础,进一步梳理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联动机制,形成兼具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的调研报告,为区域绿色低碳发展贡献青年智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盈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3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