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清晨,蝉声织网。近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巷陌织绿脉,社区赋新章”实践队的十几名青年志愿者背着最简单的行囊——每人一把竹柄扫帚、一把短柄锄子,怀里揣着几百张巴掌大的绿色小海报——悄悄走进城市深处的一片老社区。没有横幅,没有音响,他们要用最朴素的方式,把绿色的种子播进街巷的缝隙。
▲图为实践队志愿者在社区石墩上张贴绿色环保标语
海报只有A5大小,印着三句朗朗上口的标语:“爱护环境,健康生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今天种下一抹绿,明天收获一片春”。队员们两两结伴,踮脚把海报贴在单元门把手旁、电动车停车位、小区宣传栏处,石墩子上——高度恰好是居民低头就能看见的位置。短短半小时,百余张“绿色提示”像小小的路标,在灰白墙面悄然亮起。
▲图为实践队志愿者在社区停车棚张贴绿色标语
扫帚与锄头随即登场。扫帚组负责“面”,挥动竹柄,把主干道、停车位、楼道口沉积的尘土、烟头、落叶拢成一条线;锄头组专攻“点”,蹲在绿化带边缘,用短柄锄把雨后板结的土壤轻轻松动,顺手拔掉嵌在砖缝里的顽固杂草。没有铁锹、没有垃圾钳,队员们就用指尖把碎玻璃、塑料绳一点点捡出来,汗水落在锄背上,溅起细小的泥花。
▲图为实践队志愿者在社区公告栏处张贴绿色标语
午后的太阳把影子压成圆点,却压不住现场的温度。一位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妈妈停下脚步,学着队员的样子用脚尖把废纸踢进簸箕;放学归来的小学生自发排成“人龙”,把装满落叶的纸箱接力运到垃圾房。七十岁的刘爷爷从自家小院端来一壶凉茶:“孩子们,歇口气再干!”茶杯递过去,绿色的小海报在微风中轻轻翻动,像是对老人的回应。▲图为实践队志愿者在社区积极打扫卫生,清理垃圾
夕阳把巷口染成蜜糖色。队员们收拢最后一把扫帚,把剩余的小海报郑重地交到社区物业手中:“明天谁想贴,就让他们继续贴。”物业竖起大拇指:“你们把‘大环保’拆成了‘小动作’,人人抬手就能参与,这才是真正的绿色启蒙。”
▲图为实践队集体合照
回程的车窗上映出渐暗的街景,海报的荧光绿在余晖里若隐若现。队员们知道,那些小小的纸片、轻轻的锄痕、淡淡的扫帚印,会在某个清晨被早起买菜的阿姨、背着书包的孩子、拄拐遛弯的老人再次看见、再次想起——原来,绿色可以如此简单地与生活撞个满怀。
撰稿人:张皓
“巷陌织绿脉,社区赋新章”实践队
指导老师:刘兆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皓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