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碰撞童心,巧手编织竹舟

发布时间:2025-07-20 21:1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罗杨洋 张小茹 张嘉泽   阅读 3.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罗杨洋 张小茹 张嘉泽) 为弘扬科学精神与非遗文化,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信息技术学部红承志愿服务队“三下乡”实践团队于2025年7月10日联合湖北省荆州市狼牙训练基地开展了一场以“光影艺术”与竹编为主题的的非遗小课堂。“光影科学”中,志愿者以光的三大特性为切入点,将传统皮影艺术与现代科学实验相结合,带领青少年制作“光影感官瓶”,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光与影的奇妙碰撞。竹编课程中,少年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将坚韧的竹条化作灵巧的小舟,并在书签上写下真挚的寄语。志愿者们荆楚文化的厚重底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动魅力融入社会实践课堂,为青少年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寻根”之旅。

图为张小茹老师提问“光为什么会拐弯?”“皮影戏的影子是怎么来的?”时,同学们积极回答问题。课堂伊始,老师通过趣味提问引出光的直线传播、反射与折射三大特性,结合皮影戏表演视频,生动阐释了非遗艺术背后的科学原理。孩子们在皮影艺人“隔帐述千古”的技艺中,惊叹于光与影交织的千年智慧。户霄萌 供图

图为在动手环节中,张小茹老师利用透明瓶、彩色玻璃纸、LED灯等简易材料,指导小朋友们制作“光影感官瓶”。通过调整瓶中水的折射角度、覆盖不同颜色的透光材料,孩子们直观观察到光线变化形成的梦幻效果。户霄萌 供图

图为张小茹老师为小朋友们分发制作光影感官瓶的材料,并细心指导他们独立完成制作。户霄萌 供图

图为独立完成光影感官瓶的小朋友,通过亲手制作感官瓶和观看皮影戏演示,孩子们不仅直观理解了光的特性,更对传统皮影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户霄萌 供图

图为张嘉泽老师为小朋友们观看竹编作品。户霄萌 供图

图为志愿者们将经处理的竹条、麻绳等材料下发并耐心指导,折、压、穿、绕……看似简单的动作,却需要十足的耐心和巧劲。户霄萌 供图

图为小朋友们动手制作竹编,竹条在指尖交错缠绕,渐渐显露出小船的雏形。这不仅是一次手作体验,更是对“脚踏实地、勇于开拓”荆楚精神的躬身触摸。户霄萌 供图

图为红承志愿服务队指导老师赵子墨为小朋友们展示做竹编需要注意的小细节。户霄萌 供图

图为成果展示。这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不仅可以让学员领略了荆楚竹编“千年纪”传承的独特魅力,锻炼了动手能力和专注力,更在他们心中悄然种下了热爱家乡文化、传承非遗技艺的种子。户霄萌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湘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