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商大学“茶乡智行团”桃源调研,解码科技赋能与茶旅融合驱动产业振兴

发布时间:2025-07-20 23:0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伟吉 于川强   阅读 4.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14日,湖南工商大学“茶乡智行团”在陈涛老师带领下,深入常德市桃源县茶庵铺镇松阳坪村开展专题调研。作为“全县首个茶叶专业村”和“湖南省茶叶十强乡镇”,松阳坪村依托生态茶园,正积极实践科技赋能与茶旅融合双轮驱动,探索产业振兴新路径。此行团队聚焦现代加工技术、联农带农模式及茶旅融合业态,深入一线解码发展动能。

调研核心环节是考察现代化茶叶加工厂。团队成员实地观摩了自动化生产线从鲜叶萎凋到成品包装的完整流程。松阳坪村支书陈一球介绍,该村茶产业以4120亩生态有机茶园为根基,技术革新是升级核心动力:“除顶级明前茶保留手工采摘外,大宗茶生产已实现全面机械化。”在车间内,陈一球详细讲解了自动化设备的协同运作,以及严格的食品安全与有机认证标准如何保障产品品质。他特别指出,茶园全面推行有机种植,施用有机肥,从源头提升原料品质。团队重点关注了标准化加工环节,了解大宗绿茶直供大型饮品企业进行深加工,以及标准化产品畅销全国的案例,直观感受科技对提升产业效率与附加值的作用。

图为陈一球向队员们介绍茶叶生产机器

陈一球重点剖析了当地“农户+基地+合作社+企业”的紧密联结产业模式。他表示,该模式通过系统提升茶叶品质、打造区域品牌、延伸产业链条,有效壮大了茶产业并带动茶农持续增收。全村726户家庭几乎均参与其中。据陈一球介绍,茶农种植一亩茶园毛收入约4000元。这一模式不仅稳固了“从茶园到市场”的产销链,也保障了茶农收益。产业红利还惠及贫困户(产业分红)和茶企(政策扶持)。他介绍了村里主要茶类包括桃源大野茶、黑茶、明前茶、绿茶等的销售策略:毛尖茶等高品质明前茶主打外部市场,大宗绿茶则由茶企统一标准化加工包装后,直供大型深加工企业或销往全国。

图为队员近距离观看茶叶生产流程

松阳坪村同时深挖“千年茶乡”文化底蕴,以“茶旅融合”开辟产业振兴新赛道。依托4120亩生态有机茶园,村庄开发了茶园骑行、采茶制茶体验等沉浸式旅游项目,并配套建设茶文化博物馆和精品民宿。创新性举办“茶BA”乡村篮球赛等活动,巧妙融合体育文化与茶元素,有效吸引游客。同时,积极拓展电商渠道,推动茶叶“出村进城”。这种“茶叶+旅游+体育”的特色模式,显著促进了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松阳坪村成功摘得“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和“湖南省茶叶十强乡镇”等荣誉。

图为游客体验手工采茶

通过此次深入调研,湖南工商大学“茶乡智行团”成员实地考察智能车间与茶旅项目,与村支书陈一球及茶农深入交流,系统收集一手资料,全面了解了松阳坪村依托生态有机茶园,借助科技创新、联农带农模式及茶旅融合新业态,成功驱动茶产业振兴的多元实践路径。目前,团队正对调研材料进行深度梳理与分析,旨在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为桃源县及更广泛区域的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智力支持。此次活动是青年学子深入产业一线的实践学习,也是湖南工商大学发挥学科人才优势、服务地方发展的具体体现。(撰稿:于川强  图片:张暄 李伟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伟吉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