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河南商丘单庄小学的校园里,阳光与书声交织成夏日里最动人的旋律。河海大学“星辉寻梦”支教团的成员们继续着为期二十天的支教调研活动,以生动课堂为笔,为乡村孩子们的成长画卷添上鲜活色彩。
数理为刃,劈开认知藩篱
上午八点二十分,随着上课铃声响起,支教队员邵佳乐老师的数学课拉开了当日教学的序幕。为了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易懂有趣,他将知识点融入“数字闯关”、“图形拼图”等小游戏,通过生动形象的PPT引导学生参与。曾经躲闪的眼神逐渐变得专注,害怕做题的孩子主动举手上台展示——课堂里的积极氛围,正是邵老师和团队“熬夜备课、设计游戏”的最好回报。“我们不只想教解题,更想让他们觉得探索数字是件有意思的事。”邵佳乐说。
▲图为邵老师上数学课
心向寰宇:荧光照见星河
“看,这是会转的土星环!”科学课上,队员陈明轩用动态PPT在屏幕上展开宇宙图景。从地球的自转讲到月球的潮汐,从水星的地貌聊到土星的光环,配合震撼的音效,原本遥远的星河仿佛变得触手可及。孩子们盯着屏幕里运转的星球,眼神里满是好奇与惊叹——正如他们所说:“比书上好看一万倍!”这堂科学课,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在孩子们心里播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
▲图为陈老师为学生讲解地球物质
“Hello World”从山乡启航!
“现在我们是‘小导游’,用英语介绍家乡吧!”英语课上,队长秦嘉禹拿出“情景盲盒”,让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练习对话,原本枯燥的单词和句式瞬间有了“用武之地”。课堂不止于课本,每节课末尾,秦嘉禹都会结合本土文化,教孩子们说“商丘特产”、“乡村活动”的英文表达。在他看来,“英语不是考题,是沟通的工具”——而这些从乡野里说出的“Hello”,正成为连接家乡与世界的纽带。
▲图为秦老师在上英语课
夕阳西下时,余晖为校园镀上暖金色。支教团的老师们望着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更坚定了初心。他们就像园丁,用耐心与创意浇灌每一颗“幼苗”,而这些如同朝阳般的孩子也在用求知的热情给予老师们前行的力量。在单庄小学的课堂里,知识正悄悄发芽,梦想正慢慢生长。
文字来源:邵佳乐
图片来源:徐俊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紫腾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