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陇上行,美育润童心——西北师大实践团宕昌支教续写民族团结情

发布时间:2025-07-20 23:1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周如心   阅读 2.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周如心)这个暑假,甘肃省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西北师范大学“师道陇上行”美育浸润社会实践团的15名师生,奔赴陇南市宕昌县官鹅藏族小学,开启了以“美育为翼、助梦童心”为主题的实践之旅。

据悉,这支团队于2013年组建,深耕乡村美育十二载,用美育课程搭建起各民族学生交流互鉴的桥梁,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陇山脚下生根发芽。

图为“师道陇上行”美育浸润社会实践团合影

寓教于乐,让团结之花遇见童心

“原来绘画可以分成这么多种类!”六年级学生杨子琪捧着刚完成的手绘石作品,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实践团结合当地文化与艺术教育特色,开设了“民族团结”主题手绘石绘制、非遗漆扇制作、刺绣、扎染等系列丰富课程。在“刀绘英雄志”课堂上,队员蔺欣然将腊子口战役、哈达铺会议的历史融入教学,孩子们跟着锅庄舞的节奏挥舞手臂,在匕首操练习中感受红色精神,操场上回荡着此起彼伏的欢笑声。

图为六年级的同学们在绘制石头

“老师每次来都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每次上课我们都非常期待!”二年级学生唐佳怡,在上完情景剧课程以后说,“以后我也要当老师,把知识传给更多人。”

团队不仅传授艺术技能,更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融入每节课——扎染课上讲解各民族传统纹样,合唱排练《唱支山歌给党听》,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双向奔赴,高校师生与乡村教育的十年之约

“看到孩子们拧成一股绳跳锅庄,就像一颗颗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同时身为西北师范大学校国旗班成员的实践队队员蔺欣然的话道出了团队的共同感受。团队负责人任恒祺坦言:“每次听到孩子们说‘想继续学画画’,就觉得美育的责任重如千钧。我们传递的不只是艺术,更是各民族相知相亲的温度。”

图为一年级的同学们学习军体拳

十二年来,团队依托高校教育资源,累计为宕昌等地的留守儿童开设超百场美育课程。此次活动中,师生们还特别设计了“非遗+红色”融合课程,让藏族小学生在学习传统漆艺时,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甘肃的历史。官鹅藏族小学校长感慨:“这些课程填补了乡村艺术教育的空白,更让民族团结的意识在孩子们心中扎根。”

薪火相传,让美育之花绽放陇原大地

“一本好书能改变命运,一堂美育课或许能点亮梦想。”正如团队负责人任恒祺所说,此次实践不仅为乡村孩子打开艺术之窗,更是为了让高校学子在支教中不断凝练教育情怀。我们要让“以美育人、以情聚人”的理念在陇原大地、在更多地方,持续传递、久久回响,让民族团结的旋律愈发激昂。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如心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