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蔡翠莲到向润梅:湘西渔鼓的“青春”接力,奏响乡村文化振兴强音

发布时间:2025-07-10 22:5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姜梦遥 杨金鑫 王芝   阅读 2.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9日讯(通讯员 姜梦遥、杨金鑫、王芝)当湘西永顺县润雅乡的晨雾漫过酉水河,润雅村文化广场上熟悉的渔鼓声再次响起。这一次,怀抱渔鼓的是62岁的向润梅—州级非遗传承人蔡翠莲的得意弟子。她的鼓点清脆,唱词里流淌着家乡新貌的欣喜,更涌动着两代人为守护乡土文化根脉、激活乡村文化振兴活力而接续奋斗的滚烫初心。

图为 向润梅师傅表演现场

一鼓传三代:热爱铸就守护者

“师父常说,渔鼓不是‘老古董’,是能跟着日子一起长的!”向润梅声音洪亮,谈起恩师蔡翠莲,眼角满是笑意。当年在村文化活动上初闻蔡奶奶的渔鼓,“那鼓点一敲,像敲在我心上,唱的都是咱土家故事!”从此,农忙之余,她便成了蔡奶奶门前的“常客”,,即使初学时“跑调跑成'酉水河的弯””,也从未放弃。这份源自乡土的热爱,抵住了岁月漫长。如今,向润梅的技艺炉火纯青,她不仅完整继承了师父的衣钵,更将那份守护乡土文化的执着融入激昂的唱腔,成为润雅乡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力量。

守正亦创新渔鼓飞出大山

然而,传承之路并非坦途。向润梅深知时代之变:“师父那辈愁没人学,我们这辈愁怎么让更多人爱。”面对村里年轻人外出、快节奏娱乐方式的冲击,渔鼓的受众面临“青黄不接”的隐忧。“孩子们觉得过时!若找不到接续的青春力量,这门流淌着湘西文脉的艺术,恐有断代之虞。”她的忧虑,如鼓点般沉重。

但向润梅绝不只是担忧者,更是行动者、创新者,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积极实践者:她主动向年轻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将渔鼓表演拍成短视频上传网络。“没想到播放量很高,还有外地朋友问能不能学!”让乡音通过网络“飞”出大山,吸引外界关注乡村文化魅力;她带领徒弟们走进中小学,用渔鼓演绎课本故事。“孩子们爱听,跟着鼓点摇头晃脑!”在下一代心中播撒文化种子,培育本土传承新苗,为乡村文化振兴涵养未来力量;她的唱词不再拘泥于传统故事,而是融入家乡新貌、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让古老的渔鼓成为记录乡村变迁、讴歌幸福生活的时代新声。

渔鼓接力赛:非遗“正青春”

从77岁的蔡翠莲到62岁的向润梅,从田间地头的即兴演唱到短视频里的创新传播,湘西渔鼓的传承故事,是两代人扎根乡土、守护文化根脉的深情接力,更是乡村文化在时代浪潮中寻求创新、焕发活力的生动缩影。正如前来调研的吉首大学“药好青春”社会实践团学子所感:“非遗的生命力,不在博物馆的橱窗里,而在传承人跳动的脉搏里,在年轻人愿意靠近的脚步里,更在它服务乡村、赋能振兴的实践中。”

当向润梅的鼓点再次在润雅村响起,实践团成员听到的,不仅是湘西历史的悠远回响,更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表达。这鼓声里,有对乡土文化的深情坚守,有拥抱时代的创新智慧,更有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的澎湃动能。这场关于热爱与传承的接力,因为有了创新的翅膀和赋能乡村的使命,永远正当“青春”,永远奏响在乡村振兴的希望田野

图为 现场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姜梦遥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