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铜’心‘碳’索”科普队的蒋老师,带着珍珠鸟走进乡村课堂。这堂融合课本知识与环保理念的语文课,让孩子们在认识珍珠鸟的过程中,悄然播下了爱护自然、守护生命的种子。
课堂伊始,一组数据引人深思:地球物种从25亿个锐减至2亿个,人为迫害加速了灭绝的脚步。当蒋老师展示珍珠鸟的图片为那灰蓝色羽毛上散落的“珍珠”般白点,瞬间抓住了孩子们的目光。“它们性情温顺,却很胆小”,老师的介绍让孩子们对这种小巧玲珑的鸟儿生出怜爱。来自山村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像山里的麻雀,但更漂亮!”“它们会不会也像山里的鸟一样,害怕被人抓?”
图为蒋老师带领孩子们欣赏课文
走进课文,孩子们跟着蒋老师梳理珍珠鸟与人类的相处轨迹:从最初“躲进深幽的丛林”般的警惕,到“伸出小脑袋”的初步信任;从“在屋里飞来飞去”的渐渐大胆,到“蹦到杯子上喝茶”的亲近,最终趴在肩头熟睡,完成了“完全信任”的蜕变。当读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不扒开叶蔓惊扰、不睁大好奇的眼睛注视,这种“不打扰”的温柔,才换来了鸟儿的敞开心扉。
“这就像对待山里的小动物,”蒋老师趁机引导,“珍珠鸟害怕人类,就像很多野生动物害怕被伤害。如果人们乱砍树木、捕捉它们,它们就再也不敢亲近人们了。”孩子们纷纷点头,来自镇上的罗慧迎说:“上次看到有人掏鸟窝,现在那片林子都没鸟叫了。”男孩则举手:“以后要告诉爷爷,别打树上的松鼠。”
图为蒋老师为孩子们展示有关珍珠鸟的视频
课堂尾声,孩子们在自主发言中畅谈对“信赖”的理解:“要像对珍珠鸟那样,对小动物好”“不乱扔垃圾,它们才敢来村子”。这些朴素的话语,正是环保意识萌芽的模样。
这堂课,不仅让乡村儿童读懂了文本里的信赖之美,更让他们明白: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始于对生命的尊重。当孩子们懂得用温柔对待身边的一鸟一兽,环境保护的种子,已在乡土间悄然生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谭大山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