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 凌馨媛),湖南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银龄智享"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湖南省长沙县青山铺镇,以方言解说PPT的创新形式,为当地老年群体开展了一场生动务实的防范养老诈骗宣传活动,获得广泛赞誉。这场充满乡土气息的宣讲,不仅让防诈知识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更通过前期问卷调查精准把握老年人需求,形成“调研-宣讲-反馈"的完整服务闭环。
精准调研摸需求 问卷数据支招防诈
为确保宣讲内容贴近老年人实际需求,“银龄智享”团队在活动前设计了包含12个维度的调查问卷,涵盖电子设备使用习惯、诈骗经历、防诈知识盲区等关键信息。问卷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老人中,83%每天使用智能手机1-3小时,但仅有27%能熟练使用移动支付功能,这些数据为团队精准剖析诈骗手段提供了重要依据。
▲图为“银龄智享”团队成员胡朝阳、李子涵对老人进行问卷调查
方言解说破壁垒 真实案例触人心
为让防诈宣传更贴近老年人生活,“银龄智享”团队成员凌馨媛精心设计方言解说环节。将PPT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当地方言,以亲切自然的表达方式,将“保健品诈骗"中商家夸大功效、虚构认证的套路,“投资理财诈骗"里高收益诱惑、伪造文件的陷阱,以及“冒充公检法诈骗"伪造文书、威胁冻结资金的狡诈手段,逐一拆解呈现。台下老人聚精会神聆听,频频点头回应,现场互动氛围热烈。
▲图为老人向队长刘翊表示防诈知识的认同
三维剖析诈骗术 电子场景敲警钟
宣讲过程中,志愿者们不仅揭示诈骗手段的多样性与隐蔽性,更结合身边真实案例深入剖析。一一指出,不法分子常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关注,通过夸大保健品功效甚至虚构权威认证,诱导购买无效或有害产品;在投资理财领域,则以远超市场回报的承诺吸引投资,最终卷款潜逃;而冒充公检法的诈骗分子,通过伪造法律文书、威胁资金冻结等手段,利用老年人恐惧心理实施犯罪。这些具体鲜活的案例分析,让在场老人深刻认识到诈骗就在身边。
▲图为“银龄智享”团队成员凌馨媛为老人进行防诈知识宣讲
针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志愿者们给出切实可行的预防建议:牢记“不贪图便宜、不轻信他人、不泄露信息"三大原则,遇到涉及个人信息的电话短信保持警惕,妥善保管银行密码、身份证号码等关键信息,动钱前务必与家人商量,必要时及时报警。这些实用建议如同“安全锦囊",为老年人筑起心理防线。
维权路径清晰化 法律后盾强信心
值得关注的是,宣讲活动还系统梳理了维权途径。志愿者们明确告知老人,受骗后可向社区求助获取支持,立即报警并提供证据追回损失,涉及复杂法律问题可申请法律援助获得专业律师免费咨询。这些具体指引犹如“定心丸",让老年人在面对诈骗时不再孤立无援。
▲图为湖南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银龄智享”暑期社会实践团与青山铺镇老人、社工站工老师、邮政银行工作职员合照
活动在青山铺镇引发热烈反响,老年群体纷纷表示通过宣讲对诈骗手段有了清晰认知,自我保护能力显著提升。当地社工站负责人及参与宣讲的银行职员对实践团给予高度评价,并现场发出后续宣讲邀请。湖南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银龄智享"暑期社会实践团表示,将继续秉持服务初心,为更多老年人筑牢防诈防线,用青春力量守护幸福晚年,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智慧与担当。
供稿:凌馨媛、龙帅
供图:凌馨媛、刘畅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龙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