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 黄国洋 李晨菲 郭宸溪)为深入挖掘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技艺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以青年视角记录中国乡村的时代变迁,2025年7月9日,田野新青年之相豫信阳实践团队走进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大别山腹地,正式开启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工作。首站抵达全国首批国家农民合作示范社——双河镇茶叶工厂,与高山茶代表人物杨总展开深度交流,并对即将拍摄的纪录片《大别山的守望者》进行前期勘景与方案筹备。
▲图为前期勘景与方案筹备
走近“守望者” 对话四十年匠心人生
上午十时许,田野新青年之相豫信阳实践团队抵达双河镇茶叶工厂。在杨总的接待下,团队成员围绕纪录片拍摄主题展开了深入座谈。作为高山茶第四代传承人,杨总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他与这片土地四十余年的深情羁绊。“每年这个时候,山是最安静的。但你站在这里,能听见它们(茶树)在地底下用力的声音。”
杨总说,“就像人一样,得有积累,有等待。”座谈会上,团队成员不仅了解了高山茶的独特品质和工艺流程,也听到了合作社成立初期村民观望、资金短缺、市场打不开等真实故事。“我们过去是把产品送进城市,现在我想把城市的人请回乡村。”杨总对未来“茶旅融合”的设想让队员们深受启发。此次访谈为后续纪录片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也为团队理解“城乡融合”这一时代命题打开了新的思考维度。
▲图为正在进行后续纪录片创作方向探讨
深入一线探产业 纪实镜头初定焦
座谈会后,在杨总的引导下,团队成员参观了现代化制茶车间。尽管当日未见工人作业,也未能亲历完整制茶过程,但整洁有序的厂房环境、精密先进的机械设备依然展现出传统产业升级的现代力量。 队员们边走边记,认真观察设备结构、空间布局及运行状态,尝试模拟未来拍摄中可能采用的镜头语言与叙事节奏。
“虽然今天没能看到老师傅亲手炒茶的画面,但从这些精密的机器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一种不一样的‘匠人精神’。”一位队员感慨道。通过实地走访,团队进一步明确了影片视觉风格:以电影感纪实美学为主,大量运用航拍展现茶山辽阔;稳定器慢镜头捕捉人物沉思步伐;微距镜头呈现自然细节;固定机位长镜头记录光影变化,力求用影像书写一首关于人与土地的散文诗。
▲图为探讨拍摄中可能采用的镜头语言与叙事节奏
青春力量融乡土 影像赋能新时代
此次调研不仅是纪录片前期筹备的重要环节,更是一堂生动的国情教育课。田野新青年之相豫信阳实践团队将继续扎根基层,用镜头记录真实,用影像讲述中国乡村的故事,为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注入青春能量。
正如杨总所说:“一片叶子,可以富裕一方百姓;一座青山,理应安放更多人的‘诗和远方’。”而青年,正是最好的记录者与引路人。从大别山出发,走向更广阔的田野,田野新青年的脚步不会停歇。
撰文 | 黄国洋
图片 | 李晨菲
审核 | 李赟喆 李晨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宸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