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时分的塘西河公园,一盏盏橘色灯笼次第亮起。2025年7月1日傍晚,当“啪”的一声——艾条点燃的星火划破暮色,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仁心筑梦,力行岐黄”实践团精心筹备的“中医夜市”揭开帷幕。这场中医药文化盛宴,让《大医精诚》的古老训诫,化作夜市里触手可及的温度。此处,与寻常夜市满是烟火的喧闹不同,草药清幽的芬芳在空气中缓缓氤氲,将中医药文化巧妙融入仁心“流动”专业诊疗服务、趣味集邮游戏以及传统古法工艺体验,让传承千年的中医智慧,化作都市夜生活里暖人心扉的烟火,以鲜活灵动的姿态,奏响了一曲岐黄新乐章。
流动义诊台:灯火阑珊处的岐黄温度
夜幕低垂,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吴斌、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朱才丰端坐义诊区,为市民展开免费健康咨询、脉诊舌诊服务。夕阳的余晖还未完全褪去,义诊台前已然排起了长队。“您这是典型的肝郁脾虚。”义诊区的灯影里,胡吴斌三指轻按腕脉,指尖流转的是《灵枢》“上工治未病”的智慧。正如古人云“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在这里,为市民们预防疾病、答疑解惑。朱才丰医师正手持电筒,照亮面前孩童的舌苔,双眼闪过一丝了然,转头对跟诊学生低声讲解舌象要点。曾经一号难求的专家,此刻在夜市里与百姓亲切交谈。银发老人围坐一起,问询慢性病调理的良方;年轻父母带着孩子,学习小儿推拿的奇妙;伏案工作的上班族满怀期待,希望能够舒展僵硬的肩颈。此外,特设的中药茶饮区———甘凉清润的和解清热茶、清脂消腻的三花减肥茶、温润宁心的育神茶依次陈列。《黄帝内经》有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杯盏之间,“药食同源”的东方智慧,化作舌尖可感的养生哲学,滋养着每一位前来体验的市民。这座露天诊堂,正以最质朴的方式诠释着“医乃仁术”的真谛。
图为朱才丰、胡吴斌为市民义诊。邵筱雯 供图
传统工艺邂逅潮流体验:当中医文化遇见青春力量
为让年轻群体领略中医魅力,夜市精心构筑沉浸式互动空间。艾草锤制作区里参与者亲手制作并使用艾草锤,艾叶在捣臼中渐渐成型,化作温润的养生器具,以传统方式活络气血、强身健体,正应了那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香囊工坊里,缕缕药香沁人心脾,驱蚊香囊中艾叶与金银花相得益彰,薄荷的清凉混合丁香的馥郁,安神香囊里薰衣草的宁神功效遇上陈皮的温和,提升免疫力的香囊以藿香为君,佐以艾叶、白芷,疏肝解郁香囊中玫瑰的芬芳与佛手的清香相映成趣,每一款香囊都将中医药材的独特功效,化作可随身携带的健康守护;中药草扎染台前,板蓝根、艾草等天然染料晕染出斑斓色彩,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在此完美交融,展现了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为小朋友动手制作喜欢的香囊。邵筱雯 供图
令人驻足还有中医药文化集邮游戏区,参与者每完成一项挑战就能收获“通关”奖章。在“中医药emoji猜猜乐”区,年轻人正对着“🍬➕🌿”的符号组合苦思冥想,突然有人喊出“甘草!”引来一片欢呼;“望闻问切”感官实验室里,蒙眼辨药的挑战者正轻嗅着药材,时而皱眉时而恍然。最热闹的当属“中药飞行棋”区,孩子们掷出骰子后兴奋地抢答:“山楂消食!”“绿豆解暑!”答对者欢快地连跳三格。一旁的“经脉扑克”挑战台前,参赛者正全神贯注地记忆手太阴肺经的穴位顺序。而在静谧的“五感疗愈工坊”,市民们用青赤黄白黑五色彩笔,在染卡上描绘心情故事,笔尖流转间,《黄帝内经》的智慧悄然入心。
图为市民在游戏区积极挑战“经脉扑克”。徐昕玥 供图
守正创新:让中医文化在时代脉搏中永续生长
“中医夜市不仅是健康服务的新尝试,更是文化传播的新载体,让市民们在趣味体验中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活动领队人洪丹介绍道,“我们希望借由轻松愉悦的氛围,打破大众对中医‘古老’‘严肃’的固有认知,让更多人领略中医的实用价值与生活美学。”当最后一盏灯笼在晚风中轻摇,塘西河的粼粼波光里,倒映着中医药文化传承的当代答案:让《伤寒论》的智慧流淌在茶汤里,使《本草纲目》的草木芬芳萦绕于香囊中,将《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藏进游戏关卡。这夜,岐黄之术不再是古籍里的铅字,而成为都市人掌心可触的温暖,成为朋友圈里跃动的文化符号。 据悉,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已将“中医夜市”纳入常态,未来将持续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古老的岐黄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就像那不息的灯火,照亮人们的健康之路。
图为实践团合影。徐昕玥 供图(通讯员 邵筱雯 徐昕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