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助力幼儿启蒙教育,武汉学院外国语学院志愿者团队于暑期走进武城幼儿园,开展为期两周的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实践进程已过半,志愿者与孩子们在互动中结下深厚情谊,从知识教学到生活陪伴,用青春温暖点亮童真时光。
志愿者王方也笑着分享起教学趣事。“帮他们梳头发时,有个小姑娘突然亲了我一下,那一刻真的被治愈了。”志愿者祝思妍感慨道。“有个小朋友总把‘bus’念成‘buz’,我们就用玩具巴士车带着他边玩边念,现在他能准确发音了!”在这场实践活动中,志愿者们收获了孩子们最纯粹的信任与喜爱。
▲图为志愿者们带领小班的同学们学习简单的英文
活动中,王方同学带领何梓菡、祝思妍等志愿者组成教学小组,针对小班幼儿设计了趣味启蒙课程。课堂上,志愿者们以生动的教具和游戏化教学方式,带领孩子们认识“1 - 10”的数字及英文表达(如“one”“two”),同时通过图片与实物模型讲解“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中文名称及英文单词(如“car”“plane”)。孩子们专注聆听、积极举手互动,课堂氛围活泼有序。
▲图为志愿者教小朋友们日常交通工具的英文
生活陪伴环节中,志愿者们的身影无处不在。每日午餐时分,他们细心为孩子们分发餐食,耐心提醒,慢慢吃
▲图为志愿者给小朋友端午餐
餐后的户外活动时,志愿者们牵着孩子的手在草坪上奔跑,用气球、积木与孩子们玩起角色扮演游戏,欢笑声此起彼伏。午休前,多数志愿者化身“生活小帮手”,为刚睡完午觉的小女孩们梳起可爱的辫子。
▲图为志愿者帮小朋友们梳头发
还会帮小孩子们搬床,为他们整理好睡觉的床铺,让孩子们能在舒适的环境中安心午睡。
▲图为志愿者帮小朋友收拾床铺
实践过半,融洽的相处场景已成常态。午餐时孩子们会奶声奶气地邀请志愿者“坐他旁边”,玩耍时拽着志愿者的衣角不肯松手,更有孩子追问“今天的小老师怎么还没来呀”。从最初的腼腆到如今会主动拉着志愿者问“明天还来吗”,甚至有孩子在画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下“小老师”三个字,孩子们的这些举动,让志愿者们在付出中收获了最纯粹的温暖。
据悉,此次实践活动将持续至本月中旬,外国语学院志愿者团队将继续以专业所长赋能幼儿教育,在餐食照料、游戏互动、搬床服务与知识教学中践行青年责任,让志愿之花在幼教一线绽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尹云菲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