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天能控股集团新能源产业园,调研团队被自动化生产线的高效运转所吸引。车间内,新能源电池电芯经过激光焊接、智能检测等工序,快速组装成储能电池产品,即将发往全球各地。“我们聚焦新能源领域,建成全球首条‘零碳电池生产线’,通过光伏供电、余热回收等技术,实现生产全流程碳排放降低 42%,年产能突破 30GWh。” 企业技术总监向团队介绍,长兴县出台的 “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科技创新补贴计划”,为企业研发投入、产能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全县新能源产业产值已突破 600 亿元,成为县域经济的 “支柱产业”。
除了新能源,长兴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同样亮点突出。在浙江诺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团队看到智能物流设备展厅内,无人叉车、智能仓储系统等产品琳琅满目。 企业负责人表示,长兴搭建的 “装备制造产业联盟”,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了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造的完整产业链,2024 年全县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 18.5%。
乡村篇:特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绘就 “幸福卷”
“这是我们培育的‘长兴紫笋茶’,今年春茶产量达 500 吨,通过‘线上直播 + 线下实体店’销售模式,销售额突破 2 亿元。” 在长兴县水口乡顾渚村,村党支部书记向调研团队展示着当地特色茶产业成果。调研发现,顾渚村依托 “中国茶文化之乡” 优势,打造 “茶文化 + 乡村旅游” 融合模式,建成茶旅体验园 12 个、精品民宿 86 家,2024 年接待游客超 300 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达 4.8 万元,实现了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图为长兴县风光
在长兴县泗安镇,调研团队还发现了乡村振兴的 “另一种可能”。该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 “稻鱼共生” 生态农业,稻田里不仅种植水稻,还养殖小龙虾、鲫鱼,通过 “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模式,亩均产值提升至 8000 元。“我们成立了生态农业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带动全村 90% 以上农户参与,村集体经济收入从 2019 年的不足 5 万元增长到 2024 年的 86 万元。” 村干部介绍,长兴县推出的 “乡村产业扶持基金”“农技专家下乡” 等举措,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生态篇:守护生态底色,绿色发展擦亮 “宜居牌”
“以前这里是废弃的采石场,粉尘漫天、植被荒芜,经过生态修复后,现在变成了集观光、休闲、科普于一体的‘仙山湖生态公园’。” 在长兴县仙山湖旅游度假区,工作人员向调研团队讲述着生态治理的 “蜕变故事”。据了解,长兴县近年来大力推进 “矿山复绿”“湿地保护” 工程,累计修复废弃矿山 85 处,恢复植被面积 2.3 万亩,建成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地标,全县森林覆盖率达 52.8%,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 5 年位居湖州市首位。
在长兴县和平镇,调研团队还实地探访了 “生态循环农业” 示范基地。基地采用 “畜禽养殖 — 粪便处理 — 沼气发电 — 有机肥生产 — 农田施肥” 的循环模式,实现农业废弃物 “零排放”。“我们通过‘合作社 + 农户’模式,推广生态种植技术,生产的‘和平大米’‘和平草莓’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售价比普通农产品高 50% 以上,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年增收 1.5 万元。” 基地负责人说,长兴坚持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理念,让良好生态成为县域发展的 “金字招牌”。
此次调研中,团队成员一致认为,长兴县在产业转型、乡村振兴、生态治理、民生服务等方面的实践,为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 “长兴经验”。下一步,调研团队将系统梳理调研数据与案例,形成专项调研报告,为长兴优化发展策略提供参考,同时为其他县域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贡献智慧与力量。
撰文 | 周洁
图片 | 周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洁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