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30日讯(通讯员 刘浩钰)一束光,一块幕,演绎世间万象。为深入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腾冲皮影戏的现状,感受这门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2025年08月25日-30日,云南大学数统学院学子前往云南省保山市,在“皮影之乡”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问卷、走访和体验等形式,全面探寻了皮影戏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云大学子赴腾冲探寻皮影戏传承新路径
寻访:一束传承六百年的光
腾冲皮影戏作为一种流传了六百余年的古老光影艺术,仅凭一块幕布、几张皮影便能上演万千故事。然而,在现代娱乐方式的冲击下,皮影戏的生存空间与观众基础面临挑战。这门精巧的“老手艺”如何在新时代继续发光,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带着对这门古老艺术传承现状的好奇与责任感,该实践队开启了此次探索之旅。活动前期,实践队通过查阅资料与线上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公众心中皮影戏的认知度与印象进行了初步摸底。
探寻:层层深入探寻光影生命力
理论终要结合现实。抵达“皮影之乡”腾冲后,实践队的实地探索正式拉开序幕。第一站,队员们走进了当地的文化市场。通过与商家就皮影工艺品的销售情况、热门图样、市场接受度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队员们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已与市场和文创产业紧密相连。
▲图为皮影戏商品展示
若说市场走访是“初探”,那么走进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永周大师创建的皮影馆,便是一场真正的“沉浸式”学习。
▲图为传承人群体
当场馆灯光暗下,锣鼓声起,激昂的唱腔划破寂静,幕布后的皮影人物仿佛被注入生命,上演了一出“千军万马”的战争史诗。光影带来的视觉冲击与艺术震撼,让在场队员深刻感受到了这门艺术的独特魅力。
▲图为队员现场观看皮影戏表演
演出幕后,队员们在皮影师傅的指导下,体验了皮影的操作。
▲图为皮影师傅在后台展示
从笨拙地拿起操作杆到初步掌握技巧,队员们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艰辛。据刘老师介绍,为让古老的皮影戏吸引年轻观众,他和家人一直在尝试创新剧本、融入流行元素。这份对艺术的坚守与智慧,赢得了队员们的敬佩。
成果:一份来自Z世代的观察报告
实践的终点,是思考的起点。此行的所有见闻与感悟,最终沉淀为一份近万字的《腾冲皮影戏传承与发展调研报告》。报告中,队员们不仅梳理了皮影戏的历史脉络与发展现状,更从“Z世代”青年的视角出发,探讨了这门古老艺术与现代潮流融合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这既是团队对此次社会实践的总结,也是对非遗文化美好未来的一份期许。
▲图为调研报告封面
感悟:光影不息薪火相传
一场短暂的光影奇遇,在队员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回响。实践队不仅看到了老一辈艺术家的执着坚守,也看到了他们在时代浪潮中的创新与求变。这束传承了六百年的光,照亮了历史,也照进了青年学子的心里。
▲图为实践队部分成员合影
此次实践让队员们对“传承”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认识到,“传承”并非一成不变的“保存”,而是一个与时代同“呼吸”的动态过程。一项非遗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原汁原味地保留,更在于能否勇敢地融入现代生活,找到与当代青年的情感共鸣点。
据悉,该实践队将继续完善调研报告,希望能为这门古老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份来自青年人的新思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他们将努力守护并传承这束文化之光,让其在新的故事里继续闪亮。(通讯员:云南大学 刘浩钰)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刘浩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