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乡村振兴!闽院学子解码漳州浮宫杨梅产业发展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30 13:45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1.6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盛夏时节,被誉为“中国杨梅之乡”的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浮宫镇,2000多亩杨梅园沿山坡错落分布,饱满红润的果实缀满枝头,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丰收图景。2025年7月-8月,一支闽江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这片杨梅产区,围绕种植培育、产业延伸、品牌建设等核心议题开展调研,为当地杨梅产业高质量发展探寻新方向。

作为拥有800多年杨梅种植历史的特色乡镇,浮宫镇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培育出“东魁”“硬丝”等优质杨梅品种,杨梅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户增收、乡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实践团首先聚焦种植环节,通过实地勘察果园、查阅种植档案、走访农业技术人员等方式,系统梳理当地杨梅种植现状。调研发现,近年来浮宫镇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成效显著,部分果园已引入滴灌系统与物联网监测设备,实现手机端精准控制浇水、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有效降低传统种植“靠天吃饭”的风险。但与此同时,产业发展仍面临现实瓶颈:杨梅成熟周期短,常温下仅能保存1-2天,雨季裂果率较高;部分农户仍依赖传统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既增加种植成本,也对果实品质提升形成制约;小农户分散种植模式下,标准化管理程度不足,果实品质参差不齐。

为全面掌握产业链条全貌,实践团进一步走访当地12户不同规模种植主体与多家杨梅深加工企业,深入了解产业下游发展情况。目前,浮宫镇已初步形成“鲜果销售+深加工”的产业格局,深加工产品涵盖杨梅汁、杨梅酒、杨梅干、果酱等品类,有效延长了杨梅保鲜期,使产品附加值提升3倍以上。但调研也发现,当地深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生产工艺相对传统、产品包装缺乏设计感等问题,且未形成统一的“浮宫杨梅”区域公共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弱,难以进入大型商超与主流电商平台,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受限。

结合调研数据与专业知识,实践团针对浮宫杨梅产业发展痛点,从三方面提出系统性优化方案。在种植端,建议推进“生态种植+智慧农业”融合发展,联合农业高校与科研机构研发绿色防虫技术,扩大滴灌、物联网监测设备覆盖范围,同时建立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广统一管理标准,提升果实品质稳定性。在加工端,建议由政府牵头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引入食品加工专业技术资源,帮助企业升级生产工艺;同步开展包装设计创新,结合年轻消费群体审美偏好打造差异化产品,增强市场吸引力。在销售端,建议整合短视频平台资源,开展“助农直播”培训,帮助农户掌握电商运营技巧,打通“果园直达消费者”的直供通道;同时推动“浮宫杨梅”区域公共品牌认证,提升产品知名度与市场认可度。

此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不仅为浮宫杨梅产业发展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参考方案,更搭建起高校智力资源与乡村产业发展的对接桥梁。未来,随着更多青年力量投身乡村振兴,像浮宫杨梅这样的特色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闽江学院,通讯员 胡雨欣 高逸静 何灵姗 何思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5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