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透时,站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的东门,可以看到铁塔公园的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这座始建于北宋皇祐元年的琉璃砖塔,像一位沉默的史官,将千年光阴凝成赭褐色的砖纹,在晨风里低语着汴京的繁华与沧桑。
一、砖塔上的时光密码
沿着中轴线缓步前行,"天下第一塔"的石碑静立道旁,仿佛在提醒每个过客:此处非寻常风景。当铁塔的全貌撞入眼帘时,连呼吸都变得谨慎——八角十三层的塔身直指云霄,55.88米的高度在平旷的豫东平原上,恰似一柄未出鞘的古剑。
指尖轻抚塔基的须弥座,指尖掠过负塔力士砖雕的衣纹,那些被岁月磨平的棱角里,仍能触摸到北宋工匠的温度。塔身琉璃砖上的飞天浮雕,在阳光下流转着孔雀蓝的釉色,恍若千年前的梵音穿越时空而来。最令人惊叹的是塔体的抗震结构:28种异形砖互相咬合,168级旋梯盘旋而上,这座历经38次地震仍巍然屹立的建筑,堪称中国古代砖塔的"硬核浪漫"。
二、园林里的宋词意境
行至铁塔湖畔,何公轩的飞檐挑破水面,惊起一群白鹭。湖心岛上的曲桥蜿蜒如篆,将北宋的雅致与现代的灵动绾成结。若是深秋来访,可见"铁塔行云"的奇景:雨后云雾缠绕塔身,恍若仙人衣袂飘飘,此时乘船泛波,便成了画中游仙。
三、湖畔的青春诗行
铁塔湖的波光里,永远荡漾着青春的故事。音乐学院的美声练习飘过水面,与塔檐的风铎声交织成曲。见过穿汉服的姑娘在何公轩前执扇起舞,也见过考研学子在静苑的竹林下背书,他们的身影与古塔、湖水构成动态的画卷。
铁塔的剪影落在河大校徽上,像一枚凝固的时光印章。那些在塔下读书的少年,终将带着这里的阳光与松香走向世界,而铁塔依然会站在原地,用55.88米的高度,丈量着文明传承的刻度。
撰文 | 王佳音
单位|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佳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