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赤色筑梦”实践队前往龙岩市新罗区,开启了一场兼具文化深度与实践意义的探索之旅。实践队通过实地参观、市民调研与专业访谈,深入了解龙岩地区的红色建筑旧址,并探索数字化技术赋能下古建保护的创新路径,推动红色建筑旧址从静态遗迹向动态文化符号转化,用专业力量赋能文化传承,让历史建筑“活起来”,让革命精神“燃起来”。
▲图为实践队在龙岩市博物馆前合照
龙岩市博物馆作为红色文化宝库,聚焦本地红色建筑旧址,借助数字化技术多维保护,使其从静态转变为动态,进一步传承革命精神。在博物馆内,队员们通过馆内影像资料与旧址场景复原,系统了解了龙岩作为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历程。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书画和历史展品,进一步深化了队员们对红色精神的理解。同时,以问卷调研、面对面访谈等形式,了解公众对龙岩红色建筑旧址的认识与熟悉度。调研结果显示,多数市民对古田会议旧址、闽西特委机关旧址等本地红色建筑旧址的历史背景较为熟悉,但对其现状保护和修缮方式的了解甚少。
▲图为实践队听讲解员介绍龙岩市旧址分布
▲图为实践队了解红色建筑旧址历史
▲图为实践队队员开展问卷调研
▲图为实践队队员开展面对面访谈
为进一步了解当前古建筑保护和修缮的方式,实践队前往建锐天宇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龙岩分公司,与卢康铸学长展开深度交流。作为古建筑保护与改造领域的从业者,学长从政策、技术与公众参与三个维度向实践队分享了他的见解。他指出,数字化技术如三维扫描、BIM建模等新兴技术,能较为精准记录古建信息,为修复与保护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此外,学长还分享了公司古建筑改造和保护的相关案例,依据这些案例向实践队讲述相关知识,包括现存古建数量、保护等级与面临的主要挑战,为队员们后续数据库的建立及旧址保护提供了坚实保障。
▲图为学长与实践队队员展开深入交流
▲图为学长与实践队队员合影
“赤色筑梦”实践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同时收获了古建保护的专业技术。从博物馆到市民广场,再到设计公司,实践队将以“红色文化”为纽带,以“数字化保护”为桥梁,把古建筑调研成果转化为调研报告、IP文创、建立数据库,实现成果数字化、多样化和创新化,用专业知识让红色基因“活”起来,用文化自信让古建故事传下去。赤色筑梦,仍在路上。
撰文 | 缪静怡
图片 | “赤色筑梦”实践队
一审 | 章芯羽
二审 | 简敏 谷欣桐
三审 | 章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章芯羽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