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的风吹进山谷,知识的光便照进了孩子的心房。”7月7日,在民政专干彭圣的牵线搭桥下,湖南信息学院管理学院“青芒护苗”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抵达长沙市岳麓区雨敞坪镇麻田村。
这片16.2平方公里的土地,聚居着59个村民组、约六千名村民,其中的留守儿童成为团队此行的牵挂。10天时间里,他们将以学业辅导、心理关怀、安全教育、文化传承与素质拓展五大板块为主线,用知识与陪伴回应乡村孩子的真切需求。
(图为“青芒护苗”第一次全体会议)
课堂:从ABC到国粹脸谱,知识有了温度
7月8日至10日,麻田村农村幸福院的教室每天传出歌声与笑声。英语课上,小邱老师把《Hello Song》拆解成手势舞,孩子们从羞涩跟唱到大胆上台;京剧课堂里,小邱老师用“生旦净丑”的故事点燃好奇,孩子们执笔勾勒红脸关羽、黑脸包公,再把亲手绘制的脸谱贴在胸口,学起“兰花指”有模有样;手工课上,扇子、爱心手表、跳舞小人从彩纸与扭扭棒中“长”出来,作业辅导时间则是一对一的错题讲解——知识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成为可触可感的陪伴。
(图为4岁小朋友勇敢上台唱英语歌)
演练:一条蓝线划出的“生命课堂”
11日的防溺水课程让气氛骤然严肃。小邱老师先用案例讲解“七不两会”原则,随后罗老师与小罗老师以蓝线为“水域边界”,上演小剧场:罗老师失足落水呼救,小罗老师盲目施救反被拖入水中,当孩子们冲上前“救人”时,同样被“拉下水”。孩子们的惊呼声尚未落下,小邱老师立即按下暂停键,把刚才的错误画面定格成反面教材。“看到同伴落水,第一步永远是‘叫’——大声呼叫附近的大人;第二步是‘拨’——拨打110或119;第三步是‘伸’——把竹竿、绳索、漂浮物伸过去,而不是把自己的手伸过去。”当胡旭鸿副书记与村支两委带着西瓜与矿泉水赶到现场时,孩子们已能大声复述正确救援步骤。
(图为老师们进行小剧场表演)
后盾:村两委的探望与肯定
胡旭鸿副书记微笑着询问道:“这几天上课,你们觉得开心吗?”话音刚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开心!”这清脆悦耳的齐声回答瞬间盖过了窗外树梢上蝉鸣的嘈杂声,显得格外动听。胡旭鸿副书记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转身对一旁的团队成员们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这段时间表现得非常出色,既有担当又有责任心,真是值得称赞。记住,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要犹豫,随时可以来找我们,我们会尽全力支持你们。”此时,空气中弥漫着西瓜的清甜香气,团队成员们一边品尝着甘甜的西瓜,一边热烈地鼓掌,这温馨的氛围和甜美的滋味一同消解了他们连续多日备课所带来的疲惫感,让大家感到无比的欣慰与振奋。
(图为团队成员与孩子们、村支两委合影留念)
展望:把十天写成序章
行程过半,实践已显多重价值:对乡村,它填补了暑期教育空档;对留守儿童,它提供了知识增量与安全护航;对团队成员,它让“知行合一”从口号变为田野里的脚印、孩子眼中的光;对社会,它是一次青年力量参与乡村教育振兴的鲜活注脚。
“青芒”未熟,已露锋芒;麻田虽小,可栽大梦。当最后一支画笔收起,最后一声叮嘱落地,留下的将不只是回忆,而是一条可持续、可复制的乡村教育振兴路径。(撰稿:曾梦婷、罗思睿 图片:汪涛、刘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曾梦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