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探寻中医药魅力,实践助力文化传承——调研团队深入蚌埠、亳州解锁中医药多元价值

发布时间:2025-08-30 10:1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韩昕怡、贺诗桐、张子妍、杨慧敏、孙雯芮、陈云云、曹婷婷、陶梦萍、李飞扬、于心悦、周居正、廖培桦   阅读 8.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响应国家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号召,近距离感受中医药的独特魅力与当代活力,近日,一支调研团队先后走进蚌埠市中医院、百草园中医院及亳州市中药材交易市场,以“沉浸式体验+深度调研”的方式,探寻中医药从临床诊疗、草药种植到市场流通、文化转化的全链条价值,用青春视角记录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蚌埠市中医院:触摸中医诊疗的“活实践”​

调研首站,团队成员走进蚌埠市中医院,在医护人员的带领下开启“科室探秘之旅”。从针灸科到推拿科,从中药房到康复治疗区,队员们近距离观察中医诊疗的全流程:针灸科内,医师精准定位穴位,细如发丝的银针轻刺入肤,为颈肩腰腿痛患者缓解不适;推拿科里,手法娴熟的理疗师通过揉、捏、按、推等技法,疏通患者经络;中药熏蒸室中,升腾的药雾裹挟着艾叶、当归的香气,为风湿患者带来温和的治疗体验。​

“以前只在课本里了解中医技法,今天亲眼看到针灸、推拿如何解决实际病痛,才真正体会到‘望闻问切’的智慧。”队员小李一边记录诊疗细节,一边感慨。医护人员还为队员们讲解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理念,以及近年来医院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亚健康调理等领域的创新尝试,让队员们对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有了更立体的认知。​

百草园中医院:对话草药生长与文化传承​

离开蚌埠市中医院,团队辗转来到百草园中医院,重点探访院内的中草药种植基地。清晨的阳光洒在田间,薄荷、金银花、菊花、艾草等数十种中草药长势喜人,叶片上的晨露折射出微光。基地技术员手持植株,为队员们逐一讲解:“金银花喜阳耐旱,夏季开花时采摘,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泡茶安神;艾草要在端午前后收割,炮制后制成艾条,艾灸时能温经散寒。”队员们俯身触摸叶片,观察根系形态,认真记录每种草药的生长周期与药用价值。​

随后,团队与百草园中医院谢院长展开深度访谈。谈及中医药发展现状,谢院长坦言:“近年来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但人才短缺仍是瓶颈。我们正通过‘师徒传承+校企合作’模式,联合本地院校培养实用型中医药人才,同时改良中药制剂,让传统药方更符合现代人的用药习惯。”关于文化传承,谢院长表示,医院定期开展“中医药进校园”“草药辨识体验日”活动,就是希望让更多人感受中医药的魅力,从“了解”到“认同”再到“传承”。​

亳州交易市场:解锁中医药的“市场活力与文旅创新”​

调研最后一站,团队抵达“中华药都”亳州,走进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刚踏入市场大门,浓郁的药香便裹挟着市井烟火气扑面而来:摊位上,亳芍、亳菊、亳花粉、亳桑皮等亳州特色药材“三白一黑”整齐码放,色泽鲜亮;猫爪草、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等珍贵药材被精心陈列,吸引着各地客商驻足。队员们与药商攀谈,了解到近年来中药材线上交易占比逐年提升,“直播卖药材”“定制化饮片”等新模式让传统药材焕发新活力。​

当天下午,团队前往亳州怀养堂,品尝茴香山药、芍花鸡、脆炸桑叶等特色药膳。“芍花不仅是药材,还能入菜,既美味又养生,这就是‘药食同源’的最好体现。”怀养堂负责人介绍。队员们在品尝中体会中医药“治未病”的养生理念,更感受到中医药与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

此外,团队还针对亳州“芍花IP文旅创新政策”展开专项调研。通过与市场管理人员、文旅从业者交流,队员们结合调研所见,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建议:打造“芍花种植基地+中药炮制体验+药膳品鉴”的主题旅游线路,开发芍花书签、芍花精油、芍花养生茶等文创产品,利用短视频平台传播芍花与中医药文化,助力“药都”文旅产业实现“以花为媒,以药为魂”的升级。​

此次调研之旅,团队成员不仅近距离接触了中医药的诊疗实践、种植技术与市场流通,更深入思考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路径。“从临床到田间,从市场到文旅,中医药的价值不止于治病,更在于融入生活、滋养文化。”队长总结道。未来,团队计划将调研成果整理成报告,为中医药文化的年轻化传播、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以青春力量助力中医药这一“国粹”焕发更持久的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云云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6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