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食品科技学院“侗乡推普 食安黔行”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5年8月赴贵州省榕江县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团队以“推普+食安”为核心,通过普通话推广、非遗文化传承、直播助农等多元形式,服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卧龙社区及周边村寨,惠及群众超千人。
党建共建聚合力,校地协同谋发展
团队抵达榕江县后,率先推动食品科技学院学工党支部与车民街道卧龙社区党支部举行党建共建签约仪式,双方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赋能、共促发展”为原则,构建长效合作机制。通过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课共建、党员志愿服务等形式,强化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学院依托食品检验与检测等专业优势,为社区培训食品行业实用人才;社区则为学院学生提供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实现校地协同育人。
推普+食安双轨并行,破解民生痛点
针对洪灾过后榕江县食品安全隐患骤增、方言壁垒阻碍知识传递的问题,团队创新采用“推普+食安”双轨模式,组建“双语宣讲队”——由熟悉当地方言的队员担任翻译,将食品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普通话,再配合方言解释,确保知识精准触达。在社区宣讲现场,团队成员用标准普通话讲解核心要点:被洪水浸泡的未密封食品需丢弃、死亡家禽需无害化处理、餐具消毒需遵循“清洗-煮沸/化学消毒”两步法等;遇到居民困惑时,立刻用当地俗语补充,如用“生肉砧板不切青菜,好比洪水没过的地不能直接种庄稼”解释“交叉污染”,生动易懂。互动环节设计“普通话问答闯关”游戏,居民用普通话复述内容即可获消毒包,既巩固食安知识,又激发学普通话热情,有居民主动请教“冰箱冷藏”等词汇的普通话表达,现场形成语言交流与知识传递的良性循环。此外,团队还为辖区餐饮商户、街边摊点提供免费食品安全检测服务,包括食材农残快速检测、生产环境卫生评估等;向侗族群众发放通俗化《食品安全手册》,普及食品储存、加工知识,全方位提升基层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文化交融润童心,推普惠民入日常
团队聚焦青少年群体,在卧龙社区儿童之家设计“文化体验+食安小课堂+语言小游戏”互动模式。队员向幼儿园小朋友和小学生介绍泰州戏曲文化,让孩子们佩戴凤冠头饰感受京剧魅力,讲述梅兰芳蓄须明志的故事,在文化浸润中厚植家国情怀。同时,用普通话讲解零食安全、营养搭配等知识,通过“看图识食材”“食品安全术语接龙”等游戏,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普通话与食安知识。团队还深入当地中小学,联合设计“校园食品安全普通话播报” 活动,鼓励学生用普通话讲述身边的食安故事,让推普工作融入日常生活,以语言为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直播助农传非遗,激活产业新动能
实践期间,团队走进村超苗妹兰兰的门店,探索“非遗+ 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成员深入了解蜡染从绘图、点蜡到染色、脱蜡的复杂工序,感受非遗文化魅力;同时参与百香果直播助农,向网友介绍百香果的生长环境、口感营养,解答采购、储存、食用等问题,助力果农拓宽销售渠道,让榕江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此次尝试将专业服务与地方特色产业结合,为榕江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是学院将专业特色与社会需求深度对接的生动实践。“侗乡推普 食安黔行”实践团以青春之力践行国家战略,用专业所长服务基层所需,实现了“推普铸团结、食安护民生、产业促共富”的多维目标。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更多资源下沉,为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谱写新时代“青春献给祖国”的壮美篇章!
供稿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侗乡推普 食安黔行”实践队
作者:朱汝雯、张想、高悦、徐吴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