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延安红色建筑数字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进行革命文艺历史学习、红色建筑数字化传承宣传与建筑特征图文记录。
到达鲁艺旧址后,实践团首先进入展馆会场对鲁艺的建设历史进行学习,去了解在艰苦的条件下,文艺工作者如何用热情创作出《白毛女》《黄河大合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而这些作品不但丰富了广大军民群众的生活,更广泛宣传了抗日救国思想。实践团成员通过跨越历史的图片与文物,感受着革命文艺火种如何在这片土地成长。
▲图为实践团成员学习鲁艺的建设历史
实践团积极进行宣传工作,向鲁艺旧址游客说明调研目的,通过“您认为延安红色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什么”、“你了解哪些数字化技术”等访谈问答进行互动,对红色建筑数字化传承必要性进行宣传,耐心讲解数字化记录、虚拟展示、三维重建等现代技术手段在保护革命遗产中的重要作用,科普红色建筑数字化相关技术知识并宣传其必要性,很多游客在交流中表达了对红色建筑数字化工作的肯定与期待,并提出了宝贵建议。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游客宣传红色建筑数字化传承
同时,实践团对鲁艺旧址代表性建筑物基础数据及本体特征进行了图文记录:西式教堂窗洞口多为圆形彩色玻璃窗和拱券的结合形式;窑洞以石窑为主,洞口的墙面大多用青砖砌筑填充……完成了建筑基础数据的收集与分类整理,为后续编制建筑数字化档案提供了数据支撑。
▲图为图为实践团成员对教堂式主楼进行建筑观察与记录
本次调研,实践团成员学习革命文艺历史,以图文形式记录红色建筑样貌与内涵,并通过与游客访谈互动来宣传红色建筑数字传承,为红色建筑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贡献了一份青春力量,为新时代红色基因的传承注入一份生机。(撰文:张茁 潘熠 供图:李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茁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