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明法书院“豫法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的足迹遍布周口郸城、许昌鄢陵、商丘三地。团队以“精准对接需求、分层分类普法”为核心,在司法所、社区、学校、幼儿园等多场景开展系列法治宣传活动,用专业知识破解不同群体法律困惑,用青春行动传递法治温度,让法律知识真正走进群众生活,为中原基层法治建设注入鲜活动能。
郸城:法治服务沉基层,守护群众“心头事”
在周口郸城,实践团联动郸城县司法局、汲冢镇司法所,将法治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针对乡镇群众常见的邻里纠纷、权益保障等问题,成员们提前结合当地实际打磨宣讲内容,用接地气的语言拆解法律条文,面对“借贷风险如何规避”“侵权后怎么维权”等疑问,逐一耐心解答,发放的法治宣传单让维权途径、法律常识更直观触达村民。
考虑到老年人群体易遭遇网络诈骗、养老投资陷阱,团队专程前往汲冢镇柴堂社区开展专项服务。成员们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详细讲解诈骗常见套路与防范技巧,手把手教老人识别虚假宣传话术,用贴心细致的讲解为老人们的晚年生活筑起法治“防护墙”。此外,实践团还走进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中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校园欺凌应对、个人信息保护等内容,通过“法条解读+情景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发放的法治宣传单也成为学生们课后学习法律的“随身手册”。
图为实践团成员发放宣传单
鄢陵:趣味普法护童心,播撒安全“种子”
聚焦低龄儿童法治启蒙需求,7月15日,实践团携手共青团鄢陵县委,走进许昌市鄢陵县柏梁镇学府社区开展“五防”法治宣讲。筹备阶段,成员们根据自身性格精准分工,精研防拐、防骗、防伤害等法律知识,还与镇团委沟通,结合儿童认知特点调整内容与形式,确保普法既专业又有趣。
宣讲现场以闯关游戏开篇,成员们将知识讲解、视频观看与互动问答结合,让严肃的法律知识变得鲜活易懂。小朋友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答题,成员们还用铅笔等小礼品鼓励大家表达想法,进一步激发学习主动性。活动尾声,团队带领小朋友回顾法律保护方法,收集活动心得,同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儿童法律认知水平。从反馈来看,小朋友们对这种互动式宣讲高度认可,纷纷表示“知道遇到危险该怎么保护自己了”。
图为小朋友积极回答问题
商丘:多维普法全覆盖,情暖城乡“千万家”
在商丘,实践团打造“幼儿园+学校+社区+建言”的多维普法模式,实现不同群体法治需求全覆盖。7月3日,团队联合商丘市交警队走进弘华幼儿园,以“小手拉大手”为主题开展交通安全普法:民警结合日常交通场景讲解行为规范,实践团成员示范交通安全手势,打造沉浸式体验,发放的宣传手册推动“家园警”协同守护,让安全知识从校园延伸至家庭。
7月中下旬,实践团先后走进商丘市梁园区民主路第一小学、实验中学、第一高级中学,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点设计差异化内容:对小学生与初中生,以《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核心,用故事化语言讲解校园欺凌应对、陌生人防范等知识;对高中生,聚焦“16-18岁青少年刑事法律责任”,结合典型案例分析行为边界与法律后果,通过“情景辨析”厘清认知误区。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合照
此外,团队还走进商丘市梁园区电厂家属院,为青年群体普及劳动合同签订、薪资纠纷解决等劳动维权知识,为老年群体讲解保健品诈骗、虚假投资等防范要点。8月22日,实践团部分成员受邀参与“商丘籍大学生建言行暨法治实践观摩活动”,汇报的《基层法治需求调研报告》获商丘市司法局领导高度肯定,成员们还获颁“商丘市青年法治观察团”聘书,正式成为家乡法治建设的“观察员”与“建言者”。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加会议
从郸城的社区院落到鄢陵的儿童课堂,再到商丘的校园与街头,“豫法同行”实践团用一个夏天的坚守,将法律知识送到不同群体身边,也让团队成员在实践中深化了对“法治为民”的理解。未来,实践团将继续秉持初心,带着在基层积累的经验与思考,持续创新普法形式,让法治的阳光照亮更多角落,用青春力量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贡献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郝书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