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古建瑰宝,共护文物脉络 —— 记参观永乐宫文物保护实践行

发布时间:2025-08-27 16:2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雪纯 李佳蓉 赵文溢 王佳妍   阅读 2.7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8月22日,“与法同行,普法传情”太原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奔赴芮城县永乐宫,探寻文物保护法律条文背后的文化守护力量,开启一场与历史对话、向匠心致敬的文物保护实践之旅。

踏入永乐宫,实践队有幸拜访永乐宫陈展部主任范爱珠,当面聆听她与父亲两代人对于永乐宫守护的传承故事。范老师用质朴的语言为大家讲述了一个看似平常却又不平凡的故事。从父亲范金鳌对文物保护和壁画研究工作的一生付出,再到范爱珠老师对于临摹壁画“活到老学到老”的匠心精神,正是这一代又一代守护与情怀的延续,使得我们的千年壁画更加鲜活。范爱珠老师目前专注于壁画临摹工作,谈及临摹挑战,范老师细数艰辛:需精准把握颜料层次,在古老技法与现代认知间找平衡;壁画经年褪色、残损,还原细节如同在时光碎片里拼图,每一笔都要与历史对话。谈话最后,实践队就现有的数字化扫描、AI修复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与壁画保护的关系,与范老师展开讨论。

随后,实践队参观了三清殿、重阳殿等核心区域。《朝元图》中众神衣带飘举、神态庄严,千年色彩虽有斑驳,仍藏不住艺术的震撼。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壁画能完好保存至今,既得益于历代工匠的修缮智慧,更离不开《文物保护法》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严格保护规定。那一刻,我们真切懂得:文物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库”,永乐宫壁画这般瑰宝,承载着古人的审美、信仰与技艺,保护它们,就是守护民族的精神根脉,让历史传承永不褪色。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在永乐宫周边开展文物保护的的科普宣传。传递法律的同时,也传递着守护文物的接力棒。文物保护绝非一人之事,唯有让更多人了解、认同,将保护意识融入日常,才能汇聚起守护历史根脉的强大力量,让文物在新时代继续焕发蓬勃生机。

夕阳西下,实践队的永乐宫文物保护之行落下帷幕。成员们不仅近距离领略了壁画艺术的魅力、感受了非遗传承人的匠心,更通过法律与实践的结合,深刻理解了《文物保护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内涵。接下来,实践队将继续深入挖掘文物保护法治案例,用青年视角讲好“法律守护文化遗产”的故事,让更多人意识到,每一份文化瑰宝的延续,都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更需要每个人的主动参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佳蓉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9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