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7日讯(通讯员 吴锦莉)近日,惠州工程职业学院数商兴农实践团带着数字技术与服务乡村的热忱,走进惠州良井矮光村开展三下乡志愿活动。团队聚焦共享农场、麒麟瓜田、光储长廊等特色元素,用相机定格乡村新貌,用无人机俯瞰发展全景,以调研深挖需求,借社交平台传播声量,更以实干行动融入乡村生活,为矮光村的振兴之路注入青春动能。
数字镜头:捕捉矮光村的“三色”产业图景
▲图为数商兴农实践团成员操作无人机
“镜头是记录者,更是传播者。”实践团成员携带专业相机、无人机等设备,兵分多路深入矮光村的田间地头与产业阵地。在阳光下泛着绿意的共享农场里,成员们用广角镜头捕捉亲子家庭体验农耕的欢乐场景;在麒麟瓜田,特写镜头聚焦饱满圆润的瓜实与农户采摘的笑颜;而在光储长廊,无人机缓缓升空,将光伏板与绿植相映的“绿色能源风景线”尽收眼底。
团队将素材精心剪辑成宣传片,在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平台推送。截至发稿,系列宣传片累计播放量突破1200次,点赞量超300余次,让矮光村的特色产业“走出”乡村,被更多人知晓。
深度调研:聚焦共享农场发展与民意反馈
▲图为数商兴农实践团成员采访李委员
实践团以共享农场为据点,专访矮光村李委员,聚焦农场发展。李委员介绍,共享农场作为村产业振兴重要抓手,创新 “认养一亩田” 模式,既让城市居民体验农耕、收获蔬果,也通过认养费及配套服务为村集体增收,带动农户参与,形成“城市需求对接乡村资源” 的良性循环。他提到,农场盼借数字化宣传扩大知名度、吸引更多认养家庭,并探索线上认养管理与农产品溯源等数字化服务。
此外,成员们采用“线上 + 线下”结合的方式调研,线上通过数字化平台收集城市潜在认养用户需求建议,线下走村入户收集500余份村民反馈。调研显示,85%的村民认可特色产业对生活的改善作用,且期待线上宣传拓宽销路,相关数据与观点被汇总成调研报告,为村里规划提供参考。
青春实干:用双手传递乡村温情
▲图为数商兴农实践团成员帮村民清扫路面
在调研与拍摄之余,实践团成员们更以“实干者”的姿态融入矮光村的日常。看到村里部分公共区域因连日阴雨积了落叶,大家主动拿起扫帚、垃圾袋,沿着道路两侧清扫路面,将散落的杂物分类整理;得知共享农场里几位农户因忙于除草,成员们立刻挽起袖子走进田间,顶着烈日帮村民拔除瓜田周边的杂草,汗水浸湿了衣衫却挡不住脸上的笑容。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成了实践团与矮光村之间最温暖的纽带。
青春聚力:让数字与乡村共绘振兴画卷
▲图为数商兴农实践团在矮光村实践合影
“从镜头里的产业亮点,到调研中的民生需求,再到田埂上的并肩劳作,每个人都看到了矮光村的活力与潜力。”实践团成员们表示,接下来将根据调研结果优化宣传片内容,以数字技术为笔,以乡村特色为墨,以实干行动为韵,数商兴农实践团正在矮光村的振兴蓝图上添上青春的色彩。相信在数字赋能、产业活力与情感联结的多重加持下,矮光村定能走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特色发展之路。
(供稿:惠州工程职业学院数商兴农实践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润灵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