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我随惠州工程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古艺新生实践团,一同赶赴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马安镇柏田村,深入乡村腹地开展以“数智融合麒麟扎作焕然新生机,匠心赋能柏田文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我以“百千万工程”为契机,以艺术和文化之名,以工匠精神为笔墨,投身于乡村建设与文化传承的浪潮,在墙绘实践中扮靓家园,在文化沃土中探寻根脉,在美育课堂里启迪童心,用青春的脚步丈量乡土的温度,践行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在团队中,我不仅是“寻访者”“手艺人”“画家”,还是一个“教师”,更担任着一个团队至关重要的角色——“导演”,无论是什么身份,对我来说,这都还是第一次。出发时,我组织大家在学校门口齐声呐喊“柏田村,我们来了。”看到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对这趟旅程的期待,我既有满心的欢喜又有对未知挑战的迷茫。
图为团队成员在惠州工程职业学院门口合影。李钊 供图
乡村是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域。我化身“文化寻访者”,深入老屋去拜访村中长者、乡贤达人,调研柏田村麒麟文化传承的现状,用镜头记录舞麒麟传承人颜超英讲述麒麟故事,看到镜头里,颜超英即兴像我们传授拳法,讲解手法、脚步等,我真正的体悟到他对麒麟文化有着无限热爱和执着坚守。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颜超英。李钊 供图
在体验麒麟扎作时,95后麒麟扎作青年传承人颜新权现场教习我如何手撕砂纸,我又化身“手艺人”,有模有样地学了起来,但没想到看似非常简单的“撕纸”动作,实际操作起来却需要耐心、细致的手工技法,让我深刻体会到“细节决定成败”的匠心独运,颜新权凭借扎实的扎作功底一步步的示范和指导我手撕砂纸,工匠精神跃然生动地呈现在我眼前,他一直坚守着这门独特的手艺,让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文化传承的匠人精神。这不仅是对文化碎片的重拾,更是一次深刻的工匠精神的学习。我意识到,唯有理解并珍视自身的文化根脉,才能在现代化浪潮中守护住乡村的独特灵魂,让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图为团队成员和青少年一同体验麒麟扎作手撕砂纸过程。李钊 供图
一面面朴素的农家院墙,成为了我们施展才华、服务乡村的广阔舞台。从前期实地勘察、主题构思,到精心设计草图、调配色彩,再到凌晨六点起床顶着困意在燥热的天气一笔一划地描绘和凌晨十二点仍依旧激情奋战,小伙伴们齐心协力,丝毫没有怨言,老师们也与我们并肩作战,将汗水融入斑斓的色彩。我们描绘着柏田村的特色百年荔枝、书写着颜氏家训以及充满希望的未来图景。颜料在墙面留下的不只是图案,更是我们对乡村的热爱与祝福。当一幅幅生动鲜活、富有乡土气息的墙绘作品逐渐画完,收获了村民的频频点赞和好评:“这群青年人用创意画出了咱村的招牌!”墙绘不仅美化了人居环境,也激发了村民对家乡的热爱,更为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图为团队成员墙绘文化墙。李钊 供图
美育课堂则为当地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世界的大门,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我们精心设计了非遗漆扇和麒麟彩绘的美育课程。将文化融于乡村美育、将艺术浸润于乡土,为乡村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感知美、创造美的窗口,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撒下艺术的种子,点燃了对更广阔世界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整个过程中,我担当起“李导”,用镜头捕捉和记录孩子们欢呼雀跃的精彩瞬间。当我让孩子们举起他们亲手制作的一把把色彩斑斓、独具创意的漆扇,捧起他们亲手绘制的一个个精心涂描、独具个性的麒麟时,看着孩子们那双清澈而闪烁着好奇光芒的眼睛,小脸上洋溢着纯真无邪的开心笑容,小手小脚兴奋地雀跃舞动,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这正是我们不遗余力传播文化最珍贵的回响与意义所在。
图为李钊和青少年麒麟彩绘合影。 刘翰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和小朋友们彩绘麒麟合影留念。李钊 供图
当同伴将“百千万工程”的旗帜高高擎起,奔跑在河洞水库长堤的那一刻,我此行的意义瞬间被照亮。我们以艺术之笔为乡村增色,以敬畏之心守护文化根脉,以真诚之情点燃童真梦想。未来,我必以新时代工匠精神为圭臬,精雕细琢于乡村沃土。秉持那份专注、坚守与创新,脚踏实地,以智慧与汗水深耕细作,赋能产业兴旺、文化传承、生态宜居,用心用情描绘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撰文:李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