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学子以青春之笔,绘就基层新篇

发布时间:2025-08-27 16:0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政府   阅读 1.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8月4日至10日,曲阜师范大学“青”力而行,智绘桑梓实践队走进山东省临沂市盛庄街道,依托当地未保站开展公益夏令营活动,旨在以青春力量助力辖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通过知识浸润、文化传承、安全守护和家国情怀培育,为辖区未成年人送去一段富含成长力量的暑期实践体验。

当乡村振兴的号角在田野间回响,当"三下乡"的旗帜在基层飘扬,青年的身影始终奔涌在时代潮头。曲阜师范大学志愿者躬身太和街道公益夏令营,以七天的朝夕相伴为纸,以知识、热忱与担当为墨,在基层沃土上写下新时代青年的实践答卷。

以初心赴使命:让青春扎根大地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生动的教材。"带着这样的信念,实践队员走进盛庄街道社区活动室。他们接过"三下乡"的接力棒,将"活力一夏"公益夏令营打造成知识传递的驿站——这里没有刻板的讲台,却有"桃花朵朵开"游戏里绽放的笑颜;没有生硬的说教,却有"心愿树"下悄悄记下的童真期盼。

二年级的小硕在彩卡上写下"想妈妈多陪陪我",志愿者便设计"亲情卡片"环节,让画笔代替语言诉说思念。这份细腻,恰是青年对"为民服务"最生动的诠释: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把他人的需求放在心上的真诚。正如西部支教志愿者扎根边疆的坚守,这些年轻身影用脚步丈量基层,让青春在贴近大地处生长。

图为实践队员指导孩子们制作贺卡。赵政府 供图

以文化润童心:让根脉向下延伸

竹篾在指尖翻飞,孩子们终于编出第一片扇面,举着作品欢呼时,眼里跳动的光,是传统技艺苏醒的温度。志愿者们提前研习编法,用"给小竹条跳圆舞曲"的比喻拆解工艺,让孩子们触摸到非遗的肌理。当卡通图案与竹编碰撞出新意,传统便有了青春的表达。

图为实践队员指导小朋友们进行手工编扇。赵政府 供图

手工红旗制作课上,64双小手将五角星贴得端端正正。"四颗小星围着大星,就像56个民族抱成团。"志愿者的话里,藏着最鲜活的家国教育。当小红旗在活动室扬起,稚嫩的歌声里,文化的种子正破土而出。黏土捏就的"未来家乡"里,风力发电机与带电梯的老人院并存——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早已在创造中融入血脉。

以成长证担当:让双向奔赴成诗

防溺水课堂上,孩子们抢着说"不独自野泳";地图拼图时,专注压弯了孩子们的脊背,有人大声说道"台湾要挨着福建",完整的雄鸡版图在桌上舒展,孩子们伸手扶过每一寸疆域,眼里的骄傲让“祖国”二字有了可触的温度。这些瞬间,是教育的回响,更是成长的印记。结营时,孩子们捧来的礼物里,有画着志愿者摸样的涂鸦,有裹着三层纸的黏土星星,编好的竹扇上“下次也要来”的稚嫩字迹。

"教育不是单向输出,是双向奔赴。"实践队日记里的话,道破了公益的真谛。盛庄街道未保站的评价恰是佐证:"这些年轻人用专业让快乐有分量、用热忱让成长有方向,这正是公益教育的意义所在。"两年来,实践队扎根社区,用行动诠释着"三下乡"的深意——青年在服务中读懂基层,基层在青春里收获希望。

一代青年正以“自找苦吃”的精气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诠释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承诺。曲靖师院志愿者的故事,恰是新时代“三下乡”的生动注脚:青春的华章,不在温室里的空想,而在基层大地上的躬行。当更多青年循着这样的足迹前行,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上,必将绽放更多青春之花。这花朵里,有文化传承的根脉、有为民服务的初心,更有青年一代写给祖国的赤诚答卷。

图为实践队员合照。赵政府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政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