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工学院电子电气与无人机学院“巧匠助农,心连阡陌”,匠心服务队落实产业富农

发布时间:2025-08-19 17:4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祥   阅读 5.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安阳工学院电子电气与无人机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科技兴农咨询团——走访老人

为深入践行科技兴农的理念,促进传承与创新的融合,聆听老人与土地共生的智慧,7月9日,安阳工学院电子电气与无人机学院科技兴农咨询团走进乡间村落,与村里老人展开暖心对话。实践队员围坐于老屋檐下,听老人们细数田埂岁月,带着泥土气息的家常,是对过往农耕生活的温情回望,也藏着对乡村新变化的期盼。这场跨越时代的交流,让科技赋能的种子在倾听中扎根,更成为团队以青春践行使命的起点。

图为实践队员向老人赠送物质。许少函 供图

走访途中,科技兴农咨询团的实践队员们特意前往困难村民家中,耐心倾听他们讲述生活近况,从交谈中捕捉他们的实际需求,认真记录下每一个心愿与建议。交流间隙,队员们送上了精心准备的生活日用品。接过东西后,老人眼角笑出深深的纹路,拉着队员们的手念叨说道:“你们这些孩子真细心,这都是日常生活我们离不开的物件!”朴实的话语里满是温暖与感激。这份双向的温暖,让队员们更真切感受到此行的意义,科技兴农不止于技术赋能,更要守住乡村里的人情温度。

图为实践队员陪老人聊天。陈广 供图

得知村里老人常年独居,孤独常伴左右,实践队员特意放缓脚步,围坐在老人身旁唠起了家常。从田里的收成到家里的琐事,从过去岁月里泛黄的回忆到如乡村日新月异的变化,话题越聊越广,屋里不时传出阵阵笑声。原本寂静的小院因这份热闹变得暖意融融,老人脸上的皱纹,慢慢漾开,眼里满是笑意。不觉间,夕阳已爬上墙头。离别时,老人攥着队员的手,脚步极慢,一直送到门口。那份被温暖填满的喜悦,成了此刻最动人的风景。

图为老师携实践队员与老人的合照。许少函 供图

此次走访虽已接近尾声,但那些藏在老人话语里的乡村记忆与时代回响,却如同播撒在田野里的种子,在科技兴农咨询团成员心中扎下了根。老人们口中“过去肩挑手扛的辛劳”与“如今手机种地的新鲜”,正是“数据耕织希望,创新丰裕乡野”最生动的注脚——原来科技赋能乡村的密码,既藏在精密的数据模型里,也写在老人布满皱纹的笑脸上,记在他们对日子越过越红火的笃定里。

这场以“聊天”为纽带的相聚,不仅为老人们送去了陪伴的温暖,更让团队成员读懂了:乡村的“兴农”,从来不是冰冷的技术名词,而是一代代人用双手与智慧编织的图景。科技兴农咨询团将带着这份来自乡野的嘱托与力量,继续在“数据耕织”的土地上深耕,让“创新丰裕”的果实,真正挂满乡村的枝头,也让每一份属于乡野的记忆与希望,都能在时代的前行中,愈发鲜活明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祥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1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