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绿脉长歌”社会实践队专访了凉水实验林场前副厂长刘传照老先生。刘老于1973年至2016年间扎根凉水实验林场,将半生心血倾注于林场的科研与管理,为国家林业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为队员采访刘传照先生的图片)
在林场工作的岁月里,刘老亲历了诸多重要时刻,其中职工集体搬迁令他记忆犹新。当时,为响应国家自然保护区政策,消除职工散居山林带来的火灾隐患,并改善就医养老条件,林场决定将百余名员工迁至带岭镇。在各方协调努力下,职工住宅、办公楼及相关设施迅速建成,搬迁工作顺利完成,为林场保护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图为队员们进行采访记录的照片)
刘老对林学的热爱体现在他严谨的科研实践中。他耗费多年心血,踏遍山野,最终编著出版了一部超过60万字、收录3000多幅彩图的小兴安岭野生植物图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生态资料。在科研领域,他在红松林生态研究、凋落物分解与养分循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主持的《提高红松更新和培育质量的研究》项目曾荣获1994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林业管理上,他基于长期观测,提出了针对阔叶红松林的科学经营策略,生动诠释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求实精神。
(图为刘传照老先生为同学们推荐采访人员的照片)
面对新时代的林业发展,刘老寄希望于青年一代。他深情表示,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林业的未来需要更多年轻人的智慧和力量。即使退休后,他依然心系林场。在队员们眼中,刘传照老先生展现了一位林学人的崇高理想、一位林场工作者的奉献精神,以及一位长者对后辈的殷切期望。(通讯员:李怡 吴昊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