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商学院:聆听老兵故事,传承红色精神

发布时间:2025-08-26 10:0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程思颖 潘玉婷 陈相志   阅读 489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714日至30日,山东工商学院红岩先锋队前往沂南县天河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红色教育活动。队员们通过面对面采访革命老兵,聆听英雄事迹,深刻感悟沂蒙精神的内涵与力量。

在活动中,队员们首先采访了94岁的革命老兵朱有芹。朱有芹1929年8月出生,1944年3月参军,曾参加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等数十场战斗。受兄长革命精神感召,15岁的他加入鲁中军区老四团机枪班,在解放战争中转战南北。1947年鲁南战役中,他所在部队全歼国民党整编第26师;豫东战役中,他主动请战,以炸药包摧毁敌军碉堡,虽肩部负伤却为部队打通进攻通道,被授予“爆破英雄”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朱有芹脱下军装,奔赴大西南参与铁路建设。从战场到工地,他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在艰苦环境中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默默奉献。如今,这位94岁的老战士仍以质朴言行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他的故事,既是个人英勇奋斗的缩影,更是一代人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无悔付出的真实写照。

图为红岩先锋队在采访老兵和红嫂。潘玉婷 供图

随后,队员们慰问了沂蒙红嫂魏振田。魏振田1929年3月出生,12岁起参与革命支前工作。在孟良崮战役期间,她冒着炮火在临时伤员救治点日夜忙碌,面对缺医少药的困境,她毫不退缩,用柔弱的肩膀扛起救死扶伤的重任。“那时候,纳鞋底的手常常磨出血泡,可一想到前线战士没鞋穿,再疼也得坚持。”魏振田回忆道。她和姐妹们日夜赶制军鞋,将情报藏于发髻、鞋底,机智周旋于敌人盘查之中,一次次化险为夷。

据统计,在革命战争年代,像她一样的沂蒙红嫂们共缝制军鞋315万双、军衣122万件,碾米碾面1.2亿斤,动员20万青年参军参战,救护6万名伤病员,掩护9.4万名革命同志。她们用鲜血和汗水,在沂蒙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红嫂精神永不过时。”队员们纷纷表示,要传承好这份红色基因,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图为团队成员与老兵朱有芹和红嫂魏振田的合影。陈相志 供图

此外,队员们还聆听了其他抗战老兵的英雄事迹。95岁的苏善峰老人曾是沂蒙山区游击队的骨干成员,在反“扫荡”斗争中,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护送干部穿越敌人封锁线,腿上的枪伤至今清晰可见,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89岁的范月忠老人曾参与莱芜战役,在弹药运输任务中,他创新采用“夜间无声行军”战术,有效规避敌军侦查,为前线作战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范遵明老人珍藏的一枚铜哨子,曾是游击战的冲锋号角。在八年抗战中,他用这枚哨子指挥过数十次伏击战,嘹亮的哨音激励着战士们奋勇杀敌。 而作为中国远征军的一员,刘思西老战士曾跨过怒江,参加惨烈的松山战役。即便草鞋磨穿、补给艰难,他依然坚守阵地,最终见证了滇西抗战的伟大胜利。

图为团队成员与老兵们的合影。刘明磊 供图

队员们深受老兵们英勇事迹和爱国情怀的感染,深刻认识到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座谈交流中,老兵们对年轻一代寄予殷切期望,勉励大家珍惜当下、勤奋学习、报效祖国,并特别强调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朱有芹叮嘱大家,工作后要为人民服务、吃苦耐劳、不忘群众,不贪污腐败。

此次走访不仅是一次生动的红色教育实践,更激励青年学子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这份“家国有召,我必前行”的精神火炬,必将照亮新时代青年的奋进征程。队员们将以实干担当续写青春华章,用奋斗致敬峥嵘岁月,以赤子之心报效祖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程思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