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书院载千年文脉 “兴贤育才”润教育初心——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同育新熹·行见八闽”实践队赴厦门市同安区调研

发布时间:2025-08-26 10:4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雨露   阅读 1.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6日讯(通讯员 黄雨露)一座书院,承载千年文脉;一缕书香,延续育人初心。近日,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同育新熹·行见八闽”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厦门同安文公书院,追溯朱熹 “兴贤育才” 的思想源流,探索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新路径,开展以“探文公书院文脉,创特色思政课堂”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文公学院前合影

让书院文脉涵养思政

“元至正十年(1350年),同安县尹孔公俊创建文公书院;明嘉靖年间,林希元提议迁址大轮山梵天寺后……”坐落于大轮山南麓的文公书院,历经数百年风雨,如今仍是朱熹“兴贤育才”理念的生动见证。作为同安一中“一核四维”大思政课程体系的重要载体,这里既是历史的缩影,更是当代思政教育的鲜活课堂。

戴书记为队员讲授思政课

2025年7月15日,在朱熹像前,同安一中党委书记戴鹭坚为实践队带来了一堂浸润着文化底蕴的特色思政课。他从书院的地理环境讲到历史沿革,从同安“朱熹过化八百载”的文化底蕴谈到学校活化传统文化的初衷,让队员们在古色古香的书院中,身临其境感受到朱熹“兴贤育才”思想的深厚内涵。“原来思政课可以这样‘有味道’,每一块砖瓦都在诉说着育人的故事。”队员商钰听完课后深有感触。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郑碧娇、团委书记刘茜、团委副书记盛世维旁听了此次课程,并在课后与戴书记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对实践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赠给戴书记一本由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美籍教授潘维廉所著书籍——《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希望双方能在未来的合作中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从同安孔庙的戟门、大成殿,到同安县衙旧址上的民俗文化展示馆、朱子书院;从苏颂纪念馆里的科技发明,到区图书馆中记载同安历史的典籍……实践队的脚步遍布同安文脉深处。同安孔庙的斑驳石刻间,似见古学子祭祀研学的身影;苏颂纪念馆的展厅内,古人 “格物致知” 的探索精神与创新基因令人惊叹。“每到一处,都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让我们对‘兴贤育才’的理解不再停留在文字上。”队员黄舒影说。

让古今智慧碰撞火花

“如何将书院文化融入日常教学?”“大学生应该如何设计大思政课”在文公书院的座谈会上,实践队员们与同安一中党委书记戴鹭坚展开了热烈交流。戴书记强调,要从历史中汲取养分,以批判精神扬弃传统文化,延续民族文化软基因;要扎根理念,靠通透理解抵达思想深度与高度,满足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深层需求;要让文化传承与理论阐释相辅相成,共同推进。这些回答为大学生设计思政课指明了兼具厚度与深度的方向。​

实践队员访谈戴书记

随后,在同安一中团委书记陈淑仪的带领下,队员们沿着连接同安一中与文公书院的“朱子之路”漫步,实地感受学校“让学生在行走中学习”的育人理念。从朱子石刻到轮山八景,这些精心规划的开放式历史景观让队员们惊叹不已。“他们不是简单地‘保护’历史,而是让历史‘活’了起来,这种思路太值得我们学习了。”队员郭翔宇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着所见所闻。

在同安区图书馆,队员们与工作人员探讨同安当地的教育发展并查阅大量与朱熹相关的书籍文献,通过这些交流探索,队员们更加清晰地看到“兴贤育才”理念的传承脉络。

让青春担当传承薪火

“如果设计一堂以文公书院为载体的思政课,你会从哪个角度切入?”实践队队员们结合同安一中带来的思政课和走访文脉地的收获,开始构思课程框架——有的想以“朱熹与当代教育”为主题,探讨传统教育思想的现代转化;有的提议设计“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沿着实践队的路线,在实地研学中感悟文化;还有的计划制作图文手册,将书院故事与思政知识点相结合。

“我们不仅要自己理解‘兴贤育才’的意义,更要想办法让更多同龄人感受到这种力量。”队员王子维说。实践队还计划将收集到的同安历史文化资料整理成册,为高校与地方合作开发思政课程提供素材;同时,他们正在剪辑走访过程中的视频片段,用青年视角讲述书院故事,让“藏在深山里”的文脉被更多人知晓。

实践队队长黄雨露说到:“此次实践是一次‘文化寻根’,更是一次‘育人探路’。希望我们能一起将这份收获转化为行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思政教育的‘源头活水’。”

文公书院前合影

一座书院,串联起古今教育的脉络;一次实践,开启了文化赋能思政的新思。从文公书院出发,“同育新熹·行见八闽”实践队员们不仅触摸到了“兴贤育才”的历史温度,更找到了传承文脉、担当使命的青春方向。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感悟继续探索,让古老书院的智慧在新时代思政课堂中焕发新生,让“兴贤育才”的理念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结出立德树人的丰硕果实。(通讯员 黄雨露 商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雨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