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綦山红韵,青春振兴” 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踏上了沿着红军长征在綦江的行军路线,实地考察遗址群的征程,开启一场与历史对话、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之旅。
实践团伴随着清晨的阳光抵达“中央红军长征转战綦江历史陈列”。实践团成员站在古旧建筑前,仿佛与八十余年前的长征印记完成初遇。踏入馆内,先辈们长征綦江的历程,借由详实史料、珍贵文物与生动展陈,缓缓铺陈开来。
(图为团队成员在陈列馆前合影 黄雨蝉摄)
面对长征路线图,实践团成员用手指将红军在綦江的行军轨迹清晰勾勒。从战略转移的抉择,到綦江这片土地上的战斗与坚守,大家循着历史脉络,在“民族危机”“伟大转折前夜”等展区驻足。黑白照片里,群众支援红军的热忱面庞;陈列文物中,战士用过的破旧水壶、磨损枪支,都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的纽带,让长征精神的具象化,在青春目光的审视与解读里,愈发清晰厚重 。
(图为团队成员在了解行军路线 黄雨蝉摄)
实践团探寻红军长征留下的遗址。每到一处,斑驳的石墙、蜿蜒的旧道,都似在无声诉说往昔。在曾是红军宿营地的村落,成员们轻触历经风雨的门板,想象着当年战士们在此休整、与百姓话别的场景;走过红军战斗过的山岭,脚下泥土仿佛仍留存着烽火气息,枪炮轰鸣与冲锋呐喊似在耳畔隐隐回荡。
考察中,“长征精神永放光芒”主题墙前,实践团成员庄严宣誓。整齐的背影朝向鲜红旗帜,高举的手臂、铿锵的誓言,是对长征精神的敬仰与传承承诺。这誓言,融入綦江的山风,也刻进每个成员心底,成为接续奋斗的精神指引。
(图为实践团成员庄严宣誓 黄雨蝉摄)
一路考察,从陈列馆的系统梳理,到遗址群的实地触摸,红军长征在綦江的故事,不再是书本上的铅字,而是化作亲身丈量的足迹、亲眼见证的沧桑。成员们深知,这不仅是历史遗址的探访,更是对长征精神的深度朝圣。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看战略转移时期旧照 黄雨蝉摄)
在綦江的山水间,长征精神以遗址为载体,完成了对青春的浸润。实践团成员们明白,未来将以行动传承这份红色遗产,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绽放更璀璨的光芒,成为青春逐梦、振兴家国的不竭动力。(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綦山红韵,青春振兴” 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通讯员:唐欣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诗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