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5日讯(通讯员 杜晴沂)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醉龙艺脉传薪”青年大学生突击队深入中山市西区长洲村,开展非遗文化传承实践活动。团队通过亲子活动、墙绘创作、课件研发及数字化保护等多形式,探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醉龙舞的当代传承与创新路径。
醉龙技艺进社区 亲子共传非遗情
在长洲村,突击队联合中山市高层次人才联谊会、西区非遗文化展示馆及醉龙舞国家级传承基地,共同举办“醉龙腾跃・亲子传薪”探秘行活动。活动特邀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黄金渐及其团队现场指导。
图为突击队员在长洲村开展调研
传承人现场示范醉龙舞精髓,参与者认真学习腾跃、摆尾等基础步法。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创意工坊,突击队员引导亲子家庭共同创作醉龙主题服饰涂鸦,将传统龙纹与童趣想象相结合。
图为突击队员进行开场表演
图为亲子家庭体验醉龙涂鸦创作
青春笔触绘新景 墙绘焕发古村韵
研学活动后,突击队深入走访20余户村民家庭,决定在非遗展示馆外墙创作醉龙主题墙绘。师生巧妙融合醉龙舞动态与村落文化元素,历时三天完成创作。生动的墙绘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成为长洲村一道新的文化风景线。
图为队员正在进行墙绘创作图为墙绘创作过程
数字赋能助传承 课件研发固根基
活动结束后,团队转赴沙溪服装产业学院,投入醉龙文化研学课件研发工作。团队成员系统分析龙形特征、测绘龙具、记录舞步,在学院支持下,最终将醉龙舞的精髓转化为图文并茂、互动性强的教学课件。
图为团队进行课件和教具研发
双轨并进促发展 科技守护文化脉
为长效助力非遗传播,团队启动“双轨引擎”:一方面推动社区设立“文化传承基地”,活化非遗应用场景;另一方面,运用3D扫描技术记录传承人动作,建立详实的“醉龙舞数字纹样库”,为这项国家级非遗的永久保存与创新利用奠定基础。
图为团队进行实践调研汇报
从社区活动到墙绘创作,从课件研发到数字保护,中山职院学子以实际行动丈量非遗传承之路,探索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科技、产业结合的新模式。
图为突击队全体成员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合影
供稿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供图|王礼恒黄铭雪杜晴沂 董任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董任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