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百年香樟木榨坊内渗出第一滴金黄的茶油,当现代化生产车间的智能仪表盘跳动出精准数据,当直播镜头前老师傅演示古法榨油技艺引来满屏赞叹,我深切感受到,湘西古丈县曹家村的油茶产业,正书写着一曲 “以古续华章,以新促发展” 的动人乐章。作为湖南工商大学数智人居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此次走进阿菩山油坊的探访之旅,让我对乡村产业振兴中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道,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
初入阿菩山油坊,便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一侧的传统木榨坊里,百年香樟木的内壁布满深浅不一的榨痕,那是岁月与匠心共同镌刻的印记。石碾盘上的磨痕锃亮如镜,仿佛能映照出祖辈们弯腰碾籽的身影;撞杆厚重的包浆里,藏着无数次撞击榨楔的力量与温度;竹篾滤油器的细密纹路,过滤的不仅是茶油的杂质,更沉淀着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而几步之遥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却是另一番景象:高效榨油设备高速运转,每小时能处理数百公斤油茶果,智能控制系统精准调控着温度、压力等参数,确保每一滴茶油都品质上乘。传统与现代在此交相辉映,让我不禁感叹,古老的油茶产业正因科技赋能而焕发出蓬勃生机。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油茶王子——张祥
与 “油茶王子” 张祥的访谈,更让我触摸到了这份产业背后的坚守与情怀。当他谈及 2015 年放弃城市工作返乡重拾祖辈技艺时,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时老油坊快没了,手艺也快断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祖辈的心血就此消失。” 他在油坊阁楼栖身、变卖奇石筹措资金的往事,让我深切体会到创业之路的艰辛。而当他说到 “阿菩” 在方言里是 “阿爷” 的意思,要让油茶里的祖辈智慧走得更远时,那份对传统的敬畏与传承的担当,令人动容。如今,阿菩山油坊已成长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油茶种植到产品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不仅让湘西油茶香飘全国,更带动了乡亲们增收致富。产品展示区里,古法冷榨原油、茶枯粉、油茶风味面条等琳琅满目,每一款产品都承载着对传统的创新表达。
亲身体验古法榨油工序,是此次探访中最难忘的经历。在老师傅的指导下,我们先是用石碾盘将晒干的油茶籽碾碎,颗粒分明的茶籽在碾盘的转动下逐渐变成粉末;接着将粉末上甑蒸熟,蒸腾的热气中弥漫着油茶特有的清香;而后将熟粉裹入稻草,制成圆饼状的 “茶饼”;最后将茶饼整齐码入木榨槽,随着撞杆一次次撞击榨楔,金黄的茶油缓缓渗出,顺着竹篾滤油器滴落,清澈透亮,带着自然的醇厚。整个过程中,我们同步开启了直播,老师傅一边演示一边解答网友的疑问,从油茶的种植周期到古法榨油的好处,细致入微。当看到屏幕上不断滚动的 “想尝尝这原生态的茶油”“为传统手艺点赞” 等评论时,我真切感受到,数智手段正成为连接传统产业与广阔市场的桥梁,让深藏大山的油茶文化被更多人知晓。
离开油坊时,夕阳的余晖洒在香樟木榨坊上,为其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手中捧着一瓶刚榨出的茶油,瓶身上 “阿菩山” 三个字格外醒目。此次探访让我明白,乡村产业振兴并非简单的 “破旧立新”,而是要在传承中创新,让传统技艺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焕发新生。作为数智人居专业的学子,我们更应发挥所长,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为传统产业赋能,让更多像油茶这样的乡土瑰宝,既能守住文化根脉,又能开拓发展新局。未来,我们将持续关注阿菩山油坊的发展,助力挖掘油茶产业的文化内涵与创新潜力,让这滴承载着匠心与历史的茶油,借由青春力量与数智技术,香飘更远,惠及更多乡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段柯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