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扎根乡野 科技赋能现代农业——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学子开展设施果蔬科技示范园暑期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17 20:3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紫   阅读 9.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七月的沈阳,暑气蒸腾,沈阳市设施果蔬科技示范园的温室大棚里却生机盎然。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的学子们带着蓬勃朝气走进这里,用五天时间开展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在泥土芬芳中探寻现代农业的发展密码,在屏幕光影间架起知识传播的桥梁,用青春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服务三农的责任与担当。

大棚里的 "科技课":触摸现代农业硬核实力

"这些挂在棚顶的传感器,能实时监测温湿度、光照,数据直接传到终端,浇水施肥都能精准把控。" 跟着园区技术人员的讲解,学子们的目光被大棚里的 "黑科技" 吸引。彩色粘虫板取代了传统化学防虫,高架栽培让果蔬生长脱离地面病害困扰,葡萄栽培、番茄无肥料种植等技术更是颠覆了大家对农业的传统认知。

在农业科研项目负责人的指导下,学子们化身 "科研助手",深入现代化温室大棚开展专题调研。他们仔细记录不同栽培技术的实施细节,询问绿色种植模式的创新点,对比传统种植与科技种植的产量差异。"原来种番茄可以不用化肥,通过基质调配就能满足生长需求,既环保又高效。" 实践队员们的感叹,道出了大家对现代农业科技的深刻认知。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科技应用,让书本上的 "智慧农业" 变得鲜活可感。

图为物联网采集器

田间地头的 "实干课":用汗水践行服务初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学子们,很快迎来了实践考验。顶着炎炎烈日,他们走进田间地头,深入温室大棚,开展起实打实的助农帮扶活动。

学子们们挽起袖子加入果蔬抢收队伍,摘番茄、剪葡萄,汗水浸湿了衣衫,却丝毫没有减退大家的热情。"看着一筐筐新鲜果蔬被采收,觉得所有辛苦都值了。" 实践队员们说道。这场从课堂到田间的转变,让学子们真切体会到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的深意,也让 "科技兴农、服务三农" 的宗旨在实干中落地生根。

▲图为队员们参观果蔬园与参与采摘的纪实

屏幕内外的 "科普课":让科学知识连接城乡

"阿姨,这种病虫害可以用生物防治,既安全又能减少农药残留。" 学子们将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讲解,向农户普及科学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我们园区种植的番茄,有人说用了膨大剂会致癌,其实这是误区……" 大棚里,学子们架起手机开启直播,当起了农业知识 "科普员"。面对镜头,他们从容讲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原理,澄清 "转基因蔬菜改变人类基因" 等谣言,用专业知识打破公众对现代农业的认知误区。

"原来膨大剂只对植物起作用,对人体没影响啊!"" 终于明白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了!"看着评论区里网友们的理解与认可,实践队员们很有成就感:" 刚开始直播时还紧张,看到大家从怀疑到信任,觉得科普也是助农的重要力量。"这场跨越屏幕的互动,不仅传播了科学知识,更拉近了农田与市场的距离,让更多人了解到" 用心种植 " 背后的故事,为优质农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图为队员们线上线下为老农讲解知识、更正谬误的纪实

实践虽短,意义深远。五天的乡野实践,让学子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科技落地的每一个细节,是躬身实践的每一滴汗水,是让更多人看见乡村价值的每一次努力。正如实践队员在总结会上所说:"我们要把这次实践的收获带回校园,更要把服务乡村的初心记在心里,未来用更多专业知识助力农业现代化,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如今,沈阳市设施果蔬科技示范园里,技术员们依然在为绿色种植坚守,一颗颗带着科技温度的果子持续产出。而东北财经大学学子们留下的,不仅是实践的足迹,更是青年智慧与乡村发展碰撞出的星火,照亮着农业现代化的前行之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紫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9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