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5日讯(通讯员 杜金悦)七月的骄阳点燃盛夏的热忱,也照亮了青年学子们奔赴乡村的征程。2025年7月4日,南宁理工学院乡韵筑梦实践队怀揣着对乡土文化的好奇与敬意,开启了此行的第一站——桂平市金田镇彩旺村的非遗寻访之旅,在田野与街巷间探寻传统文化的根脉。
午后的乡村弥漫着泥土与稻禾的清香,团队成员沿着乡间小路来到木偶戏传承人李国权先生的家中。推开古朴的木门,仿佛走进了一座木偶戏的时光博物馆。客厅的墙上整齐悬挂着各式荣誉证书,泛黄的纸张上印着岁月的痕迹,每一本证书都诉说着李老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坚守非遗传承的故事。从区级非遗传承人认证到各类文化展演获奖证书,字里行间满是对这份传统技艺的认可与嘉奖。
图为非遗传承人李国权所获荣誉证书。罗诗敏供图
“这些木偶都是我的老伙计喽!”非遗传承人李国权笑着从木箱中取出珍藏的道具,他小心翼翼地展示着木偶戏的“秘密武器”:雕工精美的木偶头像神态各异,或喜或怒或悲或乐,每一根发丝、每一道皱纹都凝聚着匠心;五彩斑斓的戏服上绣着龙凤呈祥的纹样,虽历经岁月却依旧鲜亮;还有杖头木偶的提线、伴奏的锣鼓响板,一件件道具在老先生的讲解下变得鲜活起来。非遗传承人李国权告诉团队成员,桂平木偶戏融合了本地山歌调与粤剧唱腔,念白中还夹杂着方言俚语,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
图为非遗传承人李国权为团队成员讲解自己与木偶戏之间的故事。杜金悦供图
最令人期待的环节当属木偶戏体验。在李国权老先生的耐心指导下,团队成员们尝试拿起杖头木偶。看似简单的操作实则暗藏玄机,手腕的轻转、指尖的力度都需要精准把控。当看着自己操纵的木偶在台前“动”起来时,大家纷纷感叹非遗技艺的精妙。李老先生还现场表演了一段经典木偶戏片段,提线飞舞间,木偶仿佛有了生命,引得众人阵阵喝彩。
图为团队成员在李国权老先生的指导下进行木偶戏体验。赵晓晓供图
在李老先生看来,非遗传承不是守旧,而是要在创新中让传统活起来。此次彩旺村之行,不仅让团队成员近距离感受了木偶戏的独特魅力,更从李老先生的坚守中读懂了非遗文化的深厚内涵——它是技艺的传承,是故事的延续,更是民族精神的守望。在接下来的行程中,团队将继续深入乡村,用镜头与笔墨记录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人听见非遗的声音。
图为乡韵筑梦实践队合影。王慰萍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杜金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