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漳州非遗密码 青春笔触勾勒文脉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8-15 14:5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美琪   阅读 3.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5日讯(通讯员 陈美琪)近日,龙岩学院“古韵漳声,非遗寻踪”社会实践队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与滚烫热忱,踏上了解码漳州“指尖非遗”的探秘之旅。

一、文化会客厅里的初遇:红砖燕尾脊下叩响历史回音

漳州三馆的红砖燕尾脊在阳光下闪耀,实践队员步入这片承载城市记忆的空间。博物馆内,青铜器与丝绸交织,勾勒出“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美术馆中,镂空红纸低语着匠心的巧思;城市展示馆沙盘前,队员们感悟非遗文化的绵延。

▲图为漳州市博物馆内"碧海云帆 —— 漳州与海上丝绸之路"陈列展区

二、非遗工坊里的匠心传承:指尖流转的时光印记

在漳州八宝印泥体验馆, 工作人员 手持朱砂碗示范“揉、碾、醒”三绝技,指尖在印泥中翻转如舞。队员亲试调配工序,墨砚与朱砂碰撞出千年技艺的回响。转而步入片仔癀博物馆,古法制药器具静静陈列,讲解员讲述这味“海上丝绸之路药珠”的传奇。队员们轻抚黄铜研磨器,感受中药香弥漫中“救人济世”的匠心哲学。木偶艺术展示馆内,前后两馆的展陈如动静相生:前台木偶戏台演绎《大名府》,后台队员尝试操纵傀儡,丝线牵动间,传统叙事在青春笑声中焕发新生。

▲图为实践队员在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

▲图为实践队员与漳州八宝印泥体验馆工作人员的合影

三、街巷烟火中的非遗新生:青年接力传承与创新活化

实践队携问卷走进漳州古街,聆听街边老者讲述水仙花雕刻的四季轮回,与居民深入交流收集剪纸口诀、布袋木偶传说等珍贵记忆。200余份带着漳州话韵律的调研数据,成为非遗活化的关键坐标。他们深知“守护非遗既要留住墨香,也要送出山门”,于是计划以互动体验课让非遗走进校园,用短视频碰撞古老叙事与年轻视角,让八宝印泥的朱红、片仔癀的药香、木偶戏的丝线通过镜头与文字走向更广阔天地。

▲图为实践队员在学习片仔癀产业的发展历程

▲图为实践队员在观察展示的各类药材

当青年以专业解码非遗基因,用创新激活文化密码,非遗技艺便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中生长出新根系。展览馆 不仅是非遗的陈列空间,更是传统与未来的精神渡口——在这里,青春力量正书写着“活态传承”的崭新注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美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