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三下乡”号召,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要论述,充分了解、利用、传承我省红色资源,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10名学子自发组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队精准围绕“红色资源沃青衿,爱国情怀育栋梁”主题,跨越河北省多市县开展红色实践活动,以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开展红色教育,让红色资源在青年人的血脉里流淌,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图 1 冉庄地道战遗址、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团队部分成员合照
走“近”红色资源,追溯红色记忆
2025年8月2日-8月6日,实践团队以“遗址探源、对话提魂、实践赋能”为脉络,以探究红色资源为动力,为期5天,深入河北省邢台市、保定市等市县的8处红色遗址、纪念馆进行红色活动。在抗战遗址里,团队进入地道,触摸支撑坑道的斑驳原木,体会到“地下长城”凝聚的智慧与坚韧。在纪念馆中,泛黄的书本和简陋的生活用具,展示出艰苦岁月的思想锋芒。这些文物和遗迹,把教科书上的文字变成了队员们心中可感的民族集体记忆。
图 2 团队成员参观实况
走“进”红色资源,体悟红色文化
在参观与共情的途中,为更进一步地体悟在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背后的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队员们对景点游客及周边村民进行了较为深入地访谈交流。在冉庄地道战遗址,传承人用铜烟枪指着沙盘讲解着传声筒传递敌情、灶台隐藏入口的作战细节,以及1945年30名民兵击退两个团的传奇故事。在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一位父亲一边带着孩子看展品,一边说着“这些英雄们不应该被遗忘”。通过采访,队员们认识到先辈们留下来的红色资源,一直都在传承着,默默地影响着我们。
图 3团队成员对传承人、村民、游客进行采访
走“浸”红色资源,传承红色精神
实地调研结束后,实践团队深入思考“如何让红色资源利用起来,如何让红色资源融入青年”,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对设计红色资源了解与传承相关主题线上调查问卷。与此同时,团队成员发挥相关专业能力与艺术才能,制作了印有活动题目“爱国情怀育栋梁,红色资源沃青衿”的马克杯和手提袋等文创产品。团队成员充分发挥青年先锋作用,依托本校本专业的思政课堂展示、主题团日活动等平台,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与生动讲述相结合的方式,向同学们讲述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深入家乡社区,面向基层群众开展主题宣讲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鲜活案例,让红色精神走进百姓生活。
图 4 宣讲活动、调查问卷数据、文创产品及线上会议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深刻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本次活动通过文物探寻、寻访对话与创新表达等多元路径,推动红色资源实现从"认知"到"认同"再到"践行"的深度转化,团队在实践中深刻领悟到先辈的革命信念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以创新形式回应了"乐在艰苦中创业、奉献"的先辈精神,未来团队将继续通过青春担当,助力红色资源与现代教育、时代发展深度融合,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高校沃土中焕发熠熠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撰稿:温硕、申优、马自腾
图片处理:郑国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