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推普实践绘就乡村振兴青春画卷

发布时间:2025-08-11 12:3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周长富   阅读 4.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1日讯(通讯员 陈曦 杜靖宇)“谁能用苗语说说‘今天天气真好’,再试着翻译成普通话?”志愿者话音刚落,紫云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的同学们便纷纷举手。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站起身,先用清脆的苗语说了一遍,又试着用普通话翻译,虽带几分腼腆,却赢得满堂掌声。这样的互动,不仅帮学生们纠正了发音,更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加深对普通话的理解和学习。

这是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社会实践团暑期“三下乡”活动的生动场景。作为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团队,该校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声绘荆楚·语振乡村”志愿服务队于7月8日至20日,奔赴贵州省紫云自治县、湖北省恩施市红土乡、武汉市长江新区军安青少年空间等地,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种子播撒到乡村沃土与移民新区,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声绘荆楚·语振乡村”志愿服务队成员与学生们合影 杜靖宇供图)

这支由14名师生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在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分团委书记陈曦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为期12天的暑期社会实践,通过支教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推动多维度普通话推广。

实践团队在武汉市长江新区军安青少年空间的普通话课堂上,以趣味形式的活动让普通话“活”起来,孩子们稚嫩的热情却也似一团火让普通话渐渐在他们心中散发光芒;都亭街道乳泉社区“暑假学堂”爱心托管班的“语言文化小课堂”独具匠心,通过图文视频讲述汉字的千年传承;“普通话演讲赛”上,孩子们用标准的普通话抒发对家乡与民族的热爱;社区“推普宣传角”更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扩大了影响。

(图为利川市都亭街道乳泉社区“语言文化小课堂” 周长富供图)

该团队还深入贵州紫云县城东安置区,针对“一老一小”设计“朗诵+情景对话+方言转译”微课堂,贴近生活的形式既帮孩子夯实基础,又让老人轻松掌握实用的技巧表达,成为连接搬迁群众与新生活的暖心纽带。在湖北恩施市红土乡,志愿者们走村入户摸清需求后,让“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成为新潮流。推普工作更延伸至家庭,队员们带头与家人用普通话共读交流,以家庭为单元让语言力量赋能乡镇发展,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真正成为联结情感、激活乡村活力的重要纽带。

(图为“声绘荆楚·语振乡村”志愿服务队开展“一老一小”微课堂 杜靖宇供图)

指导老师陈曦表示:“我们致力于打造‘普通话+课堂+社区+乡村+家庭’的立体多维度模式。”本次活动紧扣乡村振兴需求,将语言推广与文化传承、民生需求相结合。课堂激发学习热情,社区微课堂架起沟通桥,乡村培训与演出让普通话扎根生活,家庭共读传递语言力量。

十二天的实践虽短,却在乡村与社区播下了语言的种子。从课堂里的朗朗书声到社区中的暖心互动,从乡村舞台的双语演出到家庭里的共读时光,这些青春足迹让普通话真正走进生活、融入血脉。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将始终以青春力量为依托,以语言为纽带,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撰文 | 杜靖宇

审核 | 陈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长富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4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