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0日(通讯员冯梓铭 周季轩)2025年7月25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诗韵探行,雅句传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常州勤丰村村委会,在飘着包子香气的活动室里推开传统文化支教的大门。团队聚焦《庄子·逍遥游》与《淮南子·天文训》经典篇章,创造性用游戏讲庄子、用实验说科学,在童心里栽下求知的种子。
图为实践成员介绍《北冥有鱼》的作者庄周。朱海婷 供图
课堂伊始,团队成员诵读“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前排一个男生立刻高举手臂:“老师,鲲真的是鱼吗?它有多大呀?”面对这天真提问,团队成员微笑着解释,鲲是庄子笔下象征自由与浩瀚想象的生灵,寄托着古人对辽阔境界的向往。男生若有所思地点头,虽不完全理解,但那份对未知的好奇已在心中悄然萌芽。
图为实践成员讲解《天文训》。沈书晶 供图
当讲解转向《淮南子·天文训》中“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时,一个扎辫子的女生问:“太阳真从旸谷出来吗?”团队成员放慢语速,将古人瑰丽想象与现代地球自转知识娓娓道来。同学们专注聆听,不时点头默记。团队成员课后感慨:“备课就想着怎么让古老文字活起来,看到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神,所有努力都值得。” 孩子们一句句真诚的追问,让古老的文字卸下了距离感,化作触手可及的温暖;典籍里的智慧,就在这童言稚语的碰撞中,慢慢流淌进心里。
图为实践成员与同学们打气球,准备做“鲲鹏南徙”实验。沈书晶 供图
紧随典籍讲解之后,“气球推白纸”实验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团队成员演示吹胀的气球喷气推动纸片滑行,学生们瞬间沸腾,“我来试试!”“我也要!”的呼声此起彼伏。一个扎马尾的女生小心翼翼操作,屏息看着白纸在气流推动下移动,惊喜的笑容在脸上绽开:“哇!气球真的能推着纸跑!”实验结束,团队成员顺势讲解力与运动的原理,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化为指尖可感的真实体验。负责该环节的成员总结道:“这个实验的魅力,在于学生们亲眼看见、亲手验证科学的奇妙。”简单的装置,直观的现象,成功点燃了孩子们探索科学世界的热情。
活动虽已落幕,其回响仍在延续。负责影像的成员在剪辑素材时,再次被画面中孩子们明亮的眼神和雀跃的身影打动。“剪辑时孩子们的欢呼声就在耳边,那种纯粹的求知快乐,传递着知识的力量不分地域古今。”他动情地说。这场支教活动,不仅是知识的单向传递,更成为团队成员与乡村孩子相互照亮、共同成长的心灵旅程。
图为实践成员与同学们的合影留念。勤丰村委基地工作人员 供图
知识传递从不需要华丽的舞台,只要带着真诚走向孩子,用能触摸的方式解读经典、展现科学,就能让文化的根须扎得更深,让探索的火苗烧得更旺。未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诗韵探行,雅句传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将继续把典籍里的智慧、科学里的奇妙,变成更多孩子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让每一次奔赴乡村的脚步,都能踏出文化传承与青春担当的清晰回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冯梓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